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障。在现代国家,耕地不仅是满足国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的物质基础,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的优势耕地资源数量下降严重,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倍增,耕地占补平衡“先占后补”、“占优补劣”的现象突出,在耕地保护红线下显现出“重数量,轻质量”的趋势,使得全国耕地平均质量下降严重。为改善我国耕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本研究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将吉安县2015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成果与2011年度耕地质量评价成果进行对比,探究了吉安县耕地质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间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了部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相对应的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研究探讨了研究区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可以为了解不同自然条件以及不同人类活动干预程度下的耕地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景观格局特征下耕地质量的差异,探索提升耕地质量的景观格局优化措施提供景观生态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与2011年相比较,2015年吉安县耕地面积新增129.75 hm2,耕地面积加权平均质量等级变化幅度最大的为国家经济等,其次为国家利用等,变化幅度最小的为国家自然等,其中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自然等和面积加权国家利用等上升0.04等,面积加权国家经济等上升0.06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与国家经济等变异系数较2011年分别增大0.08%、0.15%和0.01%,耕地个体间耕地质量差异逐渐增大。(2)随着耕地的数量及质量变化,耕地的结构组成与空间配置也随着耕地外在特征及内在属性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与2011年相比较,无论是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还是国家经济等,2015年各个景观格局指数描述性指标数值整体上均呈减小趋势,反映出各质量等耕地图斑更加规整,耕地破碎化状况有所改善,耕地图斑平均面积虽有下降,但大面积耕地有所增加。相对而言,就减小幅度来看,由于耕地自然条件时空变化较小,而部分耕地利用条件与利用的经济效益可以经人为改造得以提升,使得国家利用等与国家经济等耕地景观格局指数描述性指标减小幅度大于国家自然等,即耕地利用质量与经济质量整体得到提升。(3)耕地质量等指数与耕地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自然等指数与耕地景观分离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蔓延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利用等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加权国家经济等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所反映出的研究区耕地图斑更加规整,耕地破碎化状况有所改善,大面积耕地有所增长等外在特征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