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状况,具体是指学生有意向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学生在最后期限内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延迟了开始任务的时间并产生了不适的情绪体验。学业拖延不仅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绪和身体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进行研究:(1)修订Lay编制的一般拖延量表,使其适合于中国小学生学业拖延状况的研究,并考察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2)采用访谈法,了解小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的拖延状况、小学生在哪些学科上容易产生拖延行为以及拖延产生的原因。(3)将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探讨任务难度和任务厌恶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比较常见,但大部分学生的拖延程度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出现学业拖延行为。(2)小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年级上也存在差异,四年级与五年级的学业拖延程度都显著高于六年级,四年级与五年级的学业拖延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走读生与住校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更容易出现学业拖延行为,主要表现在课程作业方面,包括写作文、做阅读题、抄写任务和背诵。(4)小学生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是任务难度和任务厌恶。(5)拖延者与非拖延者在低难度任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高难度任务上存在显著差异;拖延者倾向于选择先难后易序列,即先完成高难度任务,再完成低难度任务,而非拖延者倾向于选择先易后难序列。(6)学生对任务的喜好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时间,与厌恶任务相比,学生在自己喜好的任务上,表现出更少地拖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