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载力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作者在借鉴美国国家公园局VERP管理框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2001-2005年期间,主要进行了涉及生态学内容的游憩活动对公园环境的影响研究分析,以及涉及社会学内容的游客特征及社会承载力研究。生态学内容主要是分析游憩活动对公园内路径、土壤、植被、水体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强度和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结果选择公园资源条件监测的指标和标准。社会学内容是从2001-2004年连续4年对公园游客进行调研,共回收调查问卷1091份。对云蒙山游客社会人口特征、出行动机、使用方式及偏好、游客满意度及对拥挤的感知、社会承载力的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另外,还在2004年10月份对香山公园的游客进行相同结构问卷的调查以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包括频度分布、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二项式及多项式逻辑回归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全线路径普查结果表明在公园路径上存在着土壤侵蚀、水淹、树木根系裸露等问题。其中土壤侵蚀问题最突出。在未铺装的健行区域土壤侵蚀问题最为严重,在约4000米的路段中,有27段侵蚀路径,侵蚀长度约277 m,面积约340 m2。说明以山岳景观为主的自然游憩区域,管理者尤其应该关注路径侵蚀问题。游憩活动对土壤的主要影响是践踏。在调查的6处样地中,在游客活动集中的区域,距路径中心1米的土壤指标与其对照样方都存在一定差异。如鬼谷子山寨,距路径中心1 m样本的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值4项指标分别为1.67 g/cm3、6.80%、3.46%、6.80,而其对照区域上述指标分别为1.41 g/cm3、、11.12%、6.70%、6.53。t检验结果表明,活动和对照区域上述土壤指标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而在使用程度轻微的鳄鱼石和云蒙林海,路径边缘样方与其对照样方土壤各项指标之间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说明游憩活动对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和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游憩活动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增加。2.游憩活动对公园植被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在调查的6处样地中,总体上受干扰的样地与其对照点之间植物组成存在差异,易受人类干扰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表现得更为明显。灌木层与对照样地植物差异性最大的是游人活动干扰较多的样地(样地Ⅱ),为69.23%,植物差异性最小的是游人干扰较少的样地(样地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