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ua_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作为一种沟通媒介,在不同文化语言的沟通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繁荣。随着当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口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译员口译质量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口译难题也相应地不断增多。尽管口译难题以及如何提高口译的质量已成为口译领域的重大议题之一,有关口译难题的理论研究却依旧甚少。  本文以口译中的不可译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笔译学中有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这一议题的理论成果,如约翰·卡特福德的翻译语言学论等,利用口笔译之间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笔者自己的口译实践经验以及其他口译语料,来论证不可译现象在口译中确实存在。同时,笔者还通过对2012年温家宝新闻记者招待会进行案例分析,将口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归纳为语言不可译性及文化不可译性。随后,针对不可译现象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关联理论对于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性。关联理论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一个寻找最佳关联以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在处理不可译现象时,译员应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进行动态的灵活处理,从而实现最佳的语境效果。因此在最后一章,笔者就口译中的不可译性试探性地提出了归化与异化两种应对策略,希望对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处理有关不可译性难题时可以提供借鉴,以改善译文质量,顺应当下对于口译质量的高要求。
其他文献
汤亭亭与谭恩美是当今活跃于美国文坛华裔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她们的代表作品《女勇士》与《接骨师之女》一经问世就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她们凭借敏锐的
约翰·邓恩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并以其爱情诗而著称.他在其爱情诗中描写了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该文旨在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便更清晰地了解邓恩的思想体系以及
法国大革命(1789-1799)的风烟与号角,对未来世界的渴望与恐惧以及英国民族天性中对自然的亲近,造就了浪漫主义的一代诗歌大师:沉郁骄傲的Byron在青山绿水蓝天中找到了他灵魂的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与杰出创造性的现代派的女作家,她对现代小说题材与形式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小说以其对人物与主题的主观探索及诗歌笔调的运用
学位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在人际交往中,间接行为策略被人们广泛应用以达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该文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对语言及社会行为方面的间接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全文分为五
该文是对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一处探讨,作者通过对外语听力理解有关理论、语言输入与语言吸收的关系、学习策略以及元认知理论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系统分析,结合中国听力教学
美国著名作家杰·戴·塞林格(J.D. Salinger)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自1951年7月16日由Little, Brownand Company首次出版以来,其中
论述费迪南·德·索绪尔在对语言符号进行论述时指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一特点."符号施指"和"符号所指"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虽然"语言符号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