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交章节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和外交文本往往会使用大量的隐喻来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使之变得通俗易懂、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关于隐喻使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政治和外交文本,隐喻翻译研究对于提高此类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促进对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2012年11月到2017年9月在国内外的演讲、谈话、贺电等重要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仍缺少对于该套书籍中的隐喻及其翻译的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并阐释了概念隐喻,将关于隐喻的研究从修辞方向推向认知方向。本文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40篇有关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探究习主席外交场合发言中的概念隐喻使用及英文译本中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外交章节中提取出12种隐喻,按共鸣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工程隐喻、旅行隐喻、人体隐喻、物体隐喻、植物隐喻、机械隐喻、水流隐喻、气象隐喻、家庭隐喻、动物隐喻、颜色隐喻和医疗隐喻。论文首先对前7种隐喻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了每类隐喻类型所体现出的思想。然后,作者以物体隐喻为例分析官方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发现直译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策略(70%),其次为意译(20%)和省译(10%)。研究还发现在直译中存在译成相同表达、译成相似表达和增译三种翻译策略;在意译中存在动态对等表达、意义的显化、使用下义词和反译四种翻译策略;省译可分为带有修饰成分的文化负载词中的省译和出现同位语或平行结构中的省译两种情况。本研究对如何理解外交语篇中出现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兴起,反馈,作为写作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起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其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是写作教学采取的两种基本反馈形式,现已经从多角度探索,但前期对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效果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甚现象。而且,先前的研究没能将两者置于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对动态反馈过程关注的研究比较匮乏。为了探索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结合下动态写作反馈模式操作过程及影响
研究一种预测室外宏站对建筑物室内覆盖效果的方法。在LTE无线网络规划仿真中,如何考察室外宏站对建筑物室内的覆盖效果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对不
南朝人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管宁割席》是古代笔记小品中的名篇。研究新闻文体发展嬗变历史的同志把它视作消息的滥觞,说它除了“时间”与“地点”没有交待清楚外,五个
期刊
企业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主体,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求企业实施人本管理,企业如何在科技与经济的动态结合中实施人本管理呢?本文提出了一三个基本观点;科学管理造就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