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河网密布,地质环境条件差,在雨季降雨的侵蚀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志丹县位于黄土丘陵区,黄土滑坡为该地区分布最多的地质灾害类型,研究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对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及室内和室外实验的基础上,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滑坡的分布规律,通过滑坡土体的物理力学试验分析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为稳定性评价模型参数的选定提供依据,最后利用SINMAP模型评价在不同降雨量下浅层黄土滑坡的稳定性,应用Geo-studio软件评价了孟沟门滑坡和纸坊小学滑坡两种不同类型的黄土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滑坡分布具有空间聚集特征,滑坡密度大的地区集中在周河流域内,志丹县中西部的滑坡面积和体积较大,滑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滑坡主要发育在高程1300~1550m、坡度20~40°、地形起伏度在20~60m之间的第四系黄土地层上,阴坡的滑坡数量大于阳坡,每年6~9月滑坡发生频率较高,滑坡的分布还会受到河流、道路和土地利用的影响。(2)通过室外和室内实验得到纸坊小学滑坡和孟沟门滑坡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其中,天然土样的粘聚力在9.23~19.93kpa之间,内摩擦角在32.19~34.31°之间;饱和土样的粘聚力在2.1~10.5kpa之间,内摩擦角在33.9~35.56°之间,黄土含水率的增加使抗剪强度明显降低。(3)采用SINMAP模型评价了周河流域内的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得到:流域的整体稳定性程度较高,在降雨量为8.6 mm、15 mm、25 mm、50 mm和100 mm时不稳定面积(包括极不稳定、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2%、18.93%、23.17%、30.94%和38.67%,不稳定面积随着降雨量增加而扩大但不超过整个研究区面积的一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潜在不稳定和不稳定区域的面积会逐渐扩大,极不稳定区域始终位于坡度大且水流侵蚀强烈的地方,变化幅度小。从滑坡密度上看,极不稳定区域滑坡密度最大,其次为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区域。(4)利用Geo-studio的Slope/W模块建立滑坡的评价模型对孟沟门滑坡在天然和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到孟沟门滑坡在天然和饱和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对纸坊小学滑坡在天然条件下滑坡治理前和治理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到纸坊小学滑坡在未治理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削坡治理后处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