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体外培养、鉴定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建立兔胰、肾联合移植(SPKT)小动物模型,探讨MSC能否诱导胰肾联合移植免疫耐受。材料和方法1.采用健康幼龄日本大耳白兔,麻醉致死后冲洗骨髓收集骨髓液,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对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对CD34、CD44.CD45.CD904种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取第5代MSCs,加入50μmol/L抗坏血酸盐2磷酸盐、50μmol/L消炎痛0.5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其分化。2.选用日本大耳兔作SPKT的供、受体,切除受体双侧肾脏,供体肾脏原位吻合,供体胰腺吻合于另一侧;用袖套法结扎完成供体门静脉、肾静脉与受体肾静脉断端的吻合;用缝合法完成动脉吻合,输尿管和胰管置管行膀胱内引流。3.术后存活的移植兔分组(A.B.C.D每组3只),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受体胰肾移植后予MSC静脉输注,B组:受体胰肾移植后予MSC静脉输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C组:受体胰肾移植后只给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胶囊),D组:受体胰肾移植后不行干预;取各组移植兔术前和术后第1、3天共3个时间段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1.第2代MSCs经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出细胞的CD34(-).CD45(-).CD44(+). CD90(+)符合MSCs的表面抗原,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10d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并相互融合,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证明了干细胞的分化特性,培养的细胞就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15只供体顺利完成胰腺和肾脏切取术:15只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供体肾脏、胰腺移植后迅速恢复血液循环,无出血及漏血,术后3只死于持续性低血压,实验组的3只受体术后平均生存期(4.0±0.7)d;对照组的9只受体术后平均生存期(4.0±0.5)d,成功建立兔胰肾联合移植模型。3.术后第1、3天输注MSC组(n=3)比未干预组(n=3)CD4+T细胞数和CD4+CD25+Treg细胞数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3天输注MSC组(n=3)比输注免疫抑制剂组(n=3)CD4+T细胞数和CD4+CD25+Treg细胞数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第1、3天输注MSC+免疫抑制剂组(n=3)比输注免疫抑制剂(n=3)CD4+T细胞数和CD4+CD25+Treg细胞数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能调节移植胰、肾免疫反应,减轻排斥反应,但效果没有免疫抑制剂明显,不能替代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