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剂接种方法对辣椒防病促生作用及根区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了苗床接种、生防菌混合接种等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接种方法对辣椒防病促生作用及根区微生态的影响,并对供试菌进行了鉴定,得出以下结果:1.供试5株辣椒疫病生防菌包括3株放线菌Act1、Act2及Act8,1株细菌B和1株真菌F。对其中的Act1、Act8及B进行了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根据放线菌形态与培养特征分析,Act1、Act8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表明,细菌B与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的同源性达到97.6%,Act1与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同源性达98.3%。2.利用牛津杯法和琼脂块法测定了供试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皿内拮抗试验表明:细菌B的无菌发酵液对Act8及F的无菌发酵液对Act2、Act8的孢子形成有抑制作用,Act2及Act8对真菌F生长有轻度抑制作用。其余菌株之间均无相互抑制作用。该结果为解释生防菌混合接种时产生的正负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3.生防菌剂接种量不同时对辣椒的防病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会产生不同影响:①接种量过低(0.5 g/kg)或过高(2.5 g/kg)时,对辣椒疫病的防效较差,适量接种(1.5g/kg)时的相对防效达到66.7%。②在辣椒不同生育期,生防菌不同接种量对辣椒的促生作用表现不同。菌剂用量为0.5-2.5g/kg时,辣椒总生物量和根系鲜重较对照增率均值在幼苗期分别为81.8%和78.2%,在成熟期分别为10.4%和19.5%。菌剂用量过大,抑制辣椒生长。如菌剂用量2.5g/kg且接种病原菌时,辣椒总生物量和根系鲜重较对照分别降低18.8%和14.0%。③接种生防菌剂可使盆栽辣椒叶片PPO活性大幅度提高,根系PPO活性大幅度降低。接种量为0.5-2.5 g/kg时,接种后12d和25d时,辣椒叶片PPO活性分别提高了23.1%-76.9%和1.4%-54.8%;27d时根系PPO活性降低了51.1%-67.2%。从防病促生作用综合考虑,生防菌剂推荐用量为1.5-2.0g/kg。4.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可产生如下效果:①明显增加了辣椒根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改变根域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促使辣椒根域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其中接种生防真菌F后,小区辣椒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6.7 %和46.2 %,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值B/F、A/F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7.7 %和72.2 %。②显著增加了辣椒根表土壤芽孢杆菌数量,减少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根表芽孢杆菌数量增幅和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降幅分别为7.5 %~246.8 %和11.9 %~74.5 %。③显著增加了辣椒根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明显;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2后,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了314.8 %,409.1 %和77.3 %。④显著提高了小区辣椒产量,其中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8后,鲜椒总产量较对照增加了48.8 %。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后,在辣椒收获期,小区辣椒根区、根表土壤中仍有大量生防放线菌检出(105~106 g-1),表明接入的生防菌可在辣椒根区土壤中长时间定殖、存活,持续发挥生防作用。5.在苗床和盆栽试验中,生防菌接种对辣椒产生以下影响:①单接和混接生防菌对辣椒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苗床试验中,接种处理辣椒总生物量和根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127.2%-543.4%和17.4%-265.2%,提高均值分别为313.6%和124.2%。接种辣椒苗移栽至田间后接种的促生作用仍然存在,表现在成熟期接种处理辣椒总生物量、根鲜重及鲜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4.6%-60.5%、21.4%-108.1%及35.9%-142.5,提高均值分别为36.9%、47.9%及75.4%。接种处理在盆栽辣椒上的促生效应与之类似。②单接和混接生防菌对辣椒疫病有明显的防效。在盆栽试验中,同时接种辣椒疫霉和生防菌时,接生防菌处理14天时的相对防效为0-74.8%,单接及混接处理的相对防效分别为20.6%-50.0%及0-74.8%,其均值分别为39.1%及49.1%,其中2F混接、Act2及F单接的防效分别为74.8%、24.9%及50.0%,表明混接的防效略优于单接。③皿内拮抗性试验中表现相互抑制的两株菌混合接种时,两株菌的混接效应在辣椒总生物量和根鲜重上表现为负效应。如Act8与F在皿内相互抑制,Act8对苗床辣椒总生物量和根鲜重的增量分别为-2.32和-0.16,F对苗床辣椒总生物量和根鲜重的增量分别为-4.98和-0.46。皿内无相互抑制的两株菌混合接种时,各个菌株在混合处理中表现出的正负效应无明显规律性。6.生防菌单独和混合接种对苗床试验和盆栽试验辣椒诱导抗性产生以下影响:①苗床接种生防菌后,45.5%的接种处理辣椒幼苗根系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平均增幅为28.3%。②盆栽辣椒接种生防菌后,63.6%的接种处理苗期叶片PPO活性较对照提高,增幅均值为19.3%,81.8%的接菌处理根系PPO活性较对照降低,平均降幅为23.0%。在成熟期,病原菌接入与否影响生防菌对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诱导:未接病原菌时,90.9%的生防菌接种处理叶片PPO活性下降,降幅均值23.5%;接病原菌后,54.5%的生防菌接种处理叶片PPO活性下降,平均降幅11%。③生防菌对辣椒根系PPO活性的诱导作用受病原菌的影响:未接种病原菌时,36.4%的生防菌接种处理辣椒根系PPO活性提高,平均增幅12.8%;接病原菌后,100%的生防菌接种处理辣椒根系PPO活性提高,平均增幅24.5%。④生防放线菌、真菌和细菌混合接种时对辣椒叶片、根系PPO活性的混接效应表现复杂,无明显的规律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菌B能提高辣椒根系PPO活性。
其他文献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评价理念的改革,也包括评价方式的变革。在传统教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流行于欧美的教师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的
德育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古今中外世界各国无不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把德育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我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国际学校,这个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事物,如今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由于国际学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引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积极临床治疗,对症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结果:18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继发急性前间壁
肾安康胶囊是由生大黄、党参、丹参、茯苓、野菊花、白术、肉桂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尿期、尿毒症早期的治疗,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活血化瘀消肿之功。本论
本文在梳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咸安区农村文化站为分析个案,考察了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文化站的职能及运作的特点,并提出建构农村公共文化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在非农就业演化进程中,这一群体正在由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推进力量向新时期必须
本文旨在就二胡练习曲创作在现代音乐语境中的发生、发展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与规律,展开音乐学与文化学的思考。研究将立足于史论与技术角度,从发展历程、作品类别、教材建设等
沉默法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个鼓励冒险、提高学习效率的环境。教师本人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学生把教师看作一个不偏
近年来,国家税务部门为了不断适应税务管理新形势的要求,逐步开始采用事前预警机制来加强税务风险防范,减少偷骗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实现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