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肠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内科治疗可选用的手段有限,手术是其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但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一旦发生肿瘤进展和耐药情况患者的病情多表现为快速进展。本研究以相对稳定的中医体质为调查切入点,通过统计学手段调查分析相关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其与肿瘤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的联系,为中医药防治胃肠癌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研究对象和方法:以Ⅲ期胃肠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布、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一般情况:共调查85例胃肠癌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30例;40岁以下患者8例,40-49岁患者6例,50-59岁患者20例,60-69岁患者29例,70岁及以上患者22例;胃癌患者22例,结肠癌患者49例,直肠癌患者14例;G1患者32例,G2患者41例,G3患者18例。生存时间大于五年的患者9例,有1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有23例患者接受了静脉滴注相关中药针剂。51例患者接受了中医序贯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中医巩固治疗。有2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偏颇兼夹体质分布情况:有63例患者表现出体质偏颇(倾向)的情况。在偏颇或有偏颇倾向的体质当中,气虚质46例,阳虚质36例,阴虚质34例,气郁质22例。有44例患者均表现出偏颇体质的兼夹状况,其中阳虚质兼夹阴虚质15例,阳虚质兼夹气虚质20例,阳虚质兼夹痰湿质16例,阴虚质兼夹气虚质28例,气虚质兼夹痰湿质23例。体质分布亚组分析: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平和质分布频率在不同年龄组别中有统计学差异。气郁质和湿热质的频数分布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在不同生存时间段的患者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分布频数存在差异。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年内的患者和1年以上患者的体质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有肿瘤家族遗传史患者的阳虚质、痰湿质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无遗传史者,平和质分布频率明显低于无遗传史者。序贯治疗组患者平和质的分布频率要显著高于巩固治疗组,间断治疗组中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的分布比例高于持续中药治疗组。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体质偏颇和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生存时间、中药静脉治疗的情况可能是总体体质偏颇的影响因素。阳虚质偏颇的影响因素有:肿瘤分化级别、家族遗传、化疗周期。阴虚质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和肿瘤复发转移。气虚质偏颇的影响因素有:病变部位、化疗周期。痰湿质偏颇的影响因素有:病变部位、肿瘤复发转移、家族遗传、生存时间。另外,中药序贯治疗是避免痰湿质偏颇的保护因素。中药治疗过程中的中断治疗对各偏颇体质的倾向性没有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肿瘤复发转移与肿瘤病变部位、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中医中药治疗和肿瘤家族遗传史有关。肿瘤病变位置较低、肿瘤细胞分化差、有家族遗传史、曾中断辨证汤药治疗的患者,其病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大。结论:1Ⅲ期胃肠癌术后患者中医体质表现以偏颇体质和兼夹体质为主,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2影响Ⅲ期胃肠癌术后患者中医体质偏颇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分级、肿瘤复发转移、中药序贯/巩固治疗模式、肿瘤家族遗传史、生存时间以及化疗周期数等。3肿瘤病变位置较低、肿瘤组织病理分化差、有家族遗传史、曾中断辨证汤药治疗的Ⅲ期胃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