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写作中,连接成分的使用是篇章衔接的重点和难点。它们是词、句、段、篇的粘合剂,使一篇文章顺畅贯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连接成分的难度相对更大,学习的制约因素更多,偏误也很多。因此,探析学生的使用偏误,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连接成分研究为出发点,统计了学生偏误进行案例分类探析,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以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供了问题解决的几点建议。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引言简要地叙述了泰国学生汉语写作中连接成分使用偏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并分别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概况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对泰国学生汉语连接成分偏误语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语料来源分为自然语料和实验语料。自然语料,即学生平时的汉语习作;实验语料,即若干连接成分的问卷调查。首先通过对自然语料的统计,了解学生连接成分的使用概况以及使用频率,同时还分析出错误率,以了解学生对连接成分的大致掌握情况。从自然语料中得出的分析会存在不足之处,我们无法判定出现次数较少的连接成分的整体情况,由于出现次数较少,不能确定未使用者的掌握情况,这是自然语料的一个缺点。对此,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了自然语料中出现次数较少且错误率较高的连接成分以及学生回避使用的一些连接成分进行进一步考查。通过实验语料的调查分析,再结合前面的自然语料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连接成分的掌握存在很大不足,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全然不知、回避使用、一用就出错。第三章主要按汉语连接成分偏误类型进行案例分析,从学生习作中查找例句,运用现代汉语语法和篇章语法学的知识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本章按照偏误类型对连接成分个案进行详尽探析,与前一章仅从语法角度分析个案有所不同。第四章进一步探寻学生连接成分偏误产生的原因。原因较复杂,既与目的语自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学习者本身、使用教材和学习过程有关。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受到语内规则泛化的影响,也会受到语际干扰,这些都是本章着重讨论的。第五章主要讨论了学生连接成分偏误的解决对策,从“教”与“学”的角度讨论了解决办法。另外,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一本好的教材,因此笔者在汉语写作教学的立场,对新一代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几点建议。最后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和概括,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以期待日后进一步完善,希望本文能为对泰汉语教学起到一点帮助作用。总体来说,本文主要以泰国学生汉语连接成分偏误的案例分析为重点,既有统计分析,也有对比分析;既有描写,又有解释。按照统计数据、罗列现象、分析现象、探析原因、提出对策这么一个线索展开,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汉语连接成分偏误进行系统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