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从管理学角度对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公司治理以及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很多管理学理论与模型都在民营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但对民营企业IPO(首次公开发行)行为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从企业的融资与公开发行行为出发,在众多学者对国有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对中国的民营企业IPO前后经营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企业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利用统计分析数据考查了民营企业在IPO前后经营绩效是否有所变动,此类变化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民营企业是否仍该热衷上市发行,上市融资是否是所有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等问题。首先,本文对整个研究的框架与选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并以当前的国内现实情况为基础,找出以往学者研究的不足以及民营企业IPO经营绩效问题应从哪些角度进行补充与突破,对全文所涉及的理论以及概念一一进行了界定,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民营企业内外部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对民营企业IPO前后经营绩效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全文的理论与观点进行了验证,选取了在2000年至2002年间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IPO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对样本企业在IPO之前3年、IPO当年与IPO之后3年共7年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考查。研究选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企业IPO前后时段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对比考查,并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在IPO前后的盈利水平总体上是显著下降的;同时研究也显示虽然获利水平出现了小幅上升,但这是由于企业通过IPO融资增加了投资规模导致的;企业的偿债能力在IPO之后有明显的好转;研究最后以营业外支出作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解释指标,发现企业在IPO上市融得大量资金后对主营业务以外的支出有明显的增多,可以判断民营企业存在资本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本文的实证研究又对整体样本进行了分类检验,分别对样本民营上市公司从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年龄、资产规模与融资规模四个角度进行分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将企业IPO前后的盈利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分别进行考查,在企业年龄这个分类中没有发现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所属行业、资产规模和融资规模三个方面的分类分析中均发现了在上述4个财务能力指标上有明显的不同。这个结论说明民营企业的IPO经营绩效下滑问题是受其他因素控制的,处于不同行业、处于不同企业年龄、不同资产规模以及融资规模的民营上市公司在上述的IPO前后变化幅度上都是有区别的。最后,本文对民营企业IPO前后经营绩效变化的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与阐释,分析了是哪些因素导致这样的现象,同时给予尚未进行IPO与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给出了本研究的建设性意见与策略方案。希望我国民营企业能够基于本文的结论与建议,谨慎考量IPO行为,改善管理以及规范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