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骺及骺板损伤是儿童骨骼损伤的常见部位。因为骨骺处软骨缺乏血运,再生能力差,所以骨骺及骺板损伤往往产生严重的后果,如骨桥形成、骺板早闭。进而导致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骨骺损伤的规范化治疗仍无统一意见。随着近几十年材料科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可吸收材料、生物工程治疗在骨骺损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由于价格高昂、技术要求较高、治疗周期较长以及缺乏远期的疗效观察等原因,这些新的治疗手段仍未获得大范围的推广及认可。传统的光滑克氏针加石膏固定仍旧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实验旨在探究克氏针治疗骨骺相关损伤时,针道与骺板所形成的夹角不同,是否会对骺板生长潜力造成不同的影响。方法:1.模型的制作: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幼兔60只,周龄为4~6周,体质量0.5~0.9 kg。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幼兔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三组并编号A、B、C。三组均以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作为实验侧,左侧作为对照侧。采用右侧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0ml/kg麻醉。麻醉成功后,将幼兔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电动褪毛器祛除幼兔双膝关节处兔毛,常规碘伏消毒三遍,铺好一次性无菌孔巾。每组幼兔实验侧全部取右侧膝关节正中切口,将髌骨拉向外侧,切开关节囊,暴露出股骨远端关节面。A、B、C三个实验组均采用直径2.0mm的克氏针。分别与股骨纵轴成30°,45°,60°角经股骨髁间窝一次性穿过股骨远端骺板中心到达干骺端。2-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碘伏纱布湿敷,绷带包扎。肌注青霉素40万U/kg一周预防感染。左侧膝关节行假手术作为对照。术后三组幼兔均置于清洁级环境中分笼饲养,可自由活动。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双下肢正位,测量每组幼兔双下肢股骨髁内/外翻角(若为内翻则记为负值)。CT检查:观察股骨髁及骨桥发育情况。3.大体标本测量: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所有新西兰大白兔幼兔。解剖得三组幼兔双侧股骨标本。精确度为0.02mm游标卡尺测量每只幼兔双侧股骨长度(大粗隆顶点至股骨外髁)及每组幼兔双侧股骨髁间横径。4.组织学检查:将解剖出的股骨截取股骨远端部分。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立即放入4%多聚甲醛(ph=7.4)中,4℃固定48小时,然后使用20%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脱钙4周,3天更换1次脱钙液,脱钙满意后,用梯度酒精进行脱水,二甲苯透明,纵向石蜡包埋,做成层厚6微米纵向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不同角度损伤骺板后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1.标本大体观察:a组1只幼兔术后第二周因钉道感染死亡。b组1只幼兔于术后第5周因腹泻死亡,c组幼兔全部存活。实验过程中所有死亡例数直接排除。解剖得股骨观察大体标本发现。a、b两组股骨无肉眼可见短缩畸形。实验组及对照组股骨髁发育基本一致。c组中,部分标本出现肉眼可辨短缩畸形,实验侧股骨内髁发育较对照侧明显迟缓。测量股骨长度所得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在组内比较中,a、b两组股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股骨髁间横径三组中同样是实验组较对照组短缩,但仅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组间比较中,无论是股骨长度还是髁间横径,a、b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发现,三组对照组中股骨远端均存在6°左右的外翻角。a、b两组内/外翻角测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三组组间比较,a、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ct中,仅在很少扫描层中见到骨桥影像,在c组中实验侧股骨髁发育较对照侧明显迟缓。3.组织学检查:观察组织切片发现,三组幼兔实验侧均可见早期骨桥形成,但以30°组形成骨桥更加粗大,明显。在克氏针贯穿所造成的骨隧道中散在分布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小梁等,三组骺板不同程度向干骺端弯曲。结论:不同角度贯穿骺板对骺板生长可造成不同的影响。骺板与克氏针夹角大于45°时对骺板纵向及横向生长能力影响不明显。当克氏针与骺板夹角小于30°时,会对骺板纵向及横向生长能力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患肢出现短缩和(或)成角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