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威胁性”机制:来自注意偏向的证据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ou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的秩序程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近些年来有关秩序的实验研究日益丰富,但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个体在不同秩序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鲜有研究探究个体对秩序感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秩序感对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随机世界模型”理论认为,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的无序刺激时会启动与随机性、运气、机会等有关的概念,个体的心理上会形成“世界是随机的”观念。这种想法可能导致个体认为自我对外界事物的控制力较低,这种缺乏控制感会让个体心理上产生威胁感,对之后的情感、判断和行为造成一定影响。该理论提出了个体加工无序环境信息时的认知过程,但尚未有研究通过实验去验证这种理论推测。
  个体接受外界刺激时,表现出对刺激环境的特定方面的注意分配的变化,称为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四个实验探究了个体对无序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以及个体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为解释秩序感的“随机世界模型”理论提供实验证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让居民感到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一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并结合ERP技术,探究个体对物理环境无序图片和视觉无序图片的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研究发现,个体对物理环境无序图片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并在图片呈现后的300~500ms的时间窗口内观察到ADAN成分。个体对视觉无序图片未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和ADAN成分。
  研究二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点探测实验范式,探究个体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发现,个体在内隐认知结构上将无序词汇与威胁性词语联系紧密,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信息产生注意偏向,并发生在策略性加工阶段。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物理环境秩序图片包含社会性信息,个体对物理环境中的无序信息产生注意偏向,且其产生于后期策略性加工阶段,属于自上而下的、自主控制的高级认知加工方式。
  2.人们内隐的将无序事物附以威胁性态度,根据“心境一致性”效应,在无序感中对威胁性事物的关注度提升,在策略性加工阶段产生负性注意偏向。因此,个体在无序感中所产生的负性心理和行为,有可能是因为其对环境中负性信息的过度关注导致的。
其他文献
阅读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老年人由于认知与视力衰退等原因会在阅读中表现出与青年人不同的模式。阅读时前文语境的可预测性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在拼音文字和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中均发现高预测性词的跳读率高、注视时间短、注视次数以及回视次数都少。有拼音文字研究发现,预测性会消除换位字母效应。换位字母效应是指将某个单词内的字母互换位置对阅读带来的干扰要小于对应字母替换为其它的字母带来的干扰。近年来在汉
学位
注意,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其作用是优先选择某个或某类刺激进行认知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注意选择机制,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在训练阶段将非凸显性刺激与价值信息(奖励或惩罚)建立联结后,在接下来的视觉搜索任务中,即使该价值联结刺激作为分心刺激出现,它们仍然可以捕获个体的注意,这一现象被命名为价值驱动注意捕获。当前关于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研究多集中于空间注意选择,然而空间注意只是注意选择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前人研究
学位
自杀可以发生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15-29岁年龄段的第二大死因。作为个体发展的特殊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青少年需要平衡迅猛的身体变化和缓慢的心理发展,同时又要经历青春期,其情绪敏感不稳定,容易觉察到更多负性信息,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特别是自杀问题。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在10%-25%之间。校园氛围这类由个体自身感知到的社会心理情境对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十分
学位
走神(mind wandering,MW)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意识体验,是意识的重要一环。走神时,意识内容转向来自于长时记忆储存系统中的内部思想流,与当前外部知觉信息处于解离状态。纵观以往研究,关于这种解离的状态,早期研究者大多认为是“全或无”的,即人们要么专注于当前任务,要么处于走神状态。随着走神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连续的观点来看待这种解离状态,即认为走神是分程度的,走神过
学位
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为对象,主要探讨父母自主支持、自立人格、成就目标取向及未来教育规划之间的关系。共选取3所学校650名在校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并采用SPSS22.0、Mplus7.0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  (1)高中生父母自主支持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生源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中生父母自主支持在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上差异显著。  (
学位
本研究主要探讨亲子冲突、手机游戏成瘾、自我控制及非适应性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共选取河南及天津、江苏的4所中学,共526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亲子冲突问卷》、《青少年手机游戏成瘾问卷》、《网络游戏非适应性认知量表》、《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1)亲子冲突的性别差异、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均不显著,亲子冲突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  (2)青少年手机游戏成瘾及其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均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安全依恋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安全依恋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中的作用;并探讨安全依恋启动对有虐待经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影响。  方法:选取哈尔滨某高校20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施测《儿童虐待量表》,并选取其中的840名学生施测《状态性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中安全依恋分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根据量表的筛选标准,选取虐待组59人,对照组61人进行两
学位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低头症、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家庭亲密度和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考察家庭亲密度和负性情绪在父母低头症和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对河北省两所高中的700户家庭进行亲子配对调查,采用低头症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和负性情绪量表进行施测。采用Spss25.0、Mplus7.4和Amo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父母低头症、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
学位
汉字识别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汉字识别的过程中,个体是如何由字形通达语义的?语音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如何?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是怎样的?汉字识别中语音和语义激活的顺序又是怎样的?特别是汉字识别中语音和语义激活的先后问题一直是前人研究中产生分歧的焦点。对不同母语(藏语)背景下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进行研究,可否能进一步揭示汉字信息加工的机制,为研究跨语言间汉字信息加
本文采用两大研究、四个实验,探讨了秩序感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并证明了权力感在秩序感与自我控制之间起着调节作用。研究一中的实验一、实验二分别讨论了视觉秩序启动的秩序感与图片秩序启动的秩序感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研究二中的实验三、实验四分别验证了特质性权力感与情境性权力感在秩序感与自我控制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实验一采用了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视觉秩序(有序vs无序)为自变量,自我控制为因变量;实验二也采用了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