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某铜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估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土壤环境的污染态势逐渐恶化。作为土壤污染典型性代表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重金属的长期累积效应引起的土壤环境健康风险问题较为严峻,因此研究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来源以及环境风险,对于防治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较强典型性,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均有较多研究,但宁夏地区矿区周边土壤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宁夏典型铜银矿区及周围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布设194个采样点,对各样点进行了系统科学的采样与重金属含量测定。分别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多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式对该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等级评价,并通过GIS空间制图、地理探测器分析及正定矩阵分子源解析等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污染来源的解析,最后运用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法和我国人体健康风险评价RAG-C模型对该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生态健康风险评估,对该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情况及生态健康风险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Hg、As、Cu、Zn、Cr、Cd、Pb、Ni和Ag元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9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Hg、Cd、Pb和Ag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宁夏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其中Hg超标最为严重,其次分别为Pb、Ag和Cd。9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As、Cu、Cd和Pb元素的最大值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0.52%、0.52%、1.03%和1.03%。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绝大部分区域均存在Hg、Cd、Pb和Ag的累积情况,且存在部分点位的土壤As、Cu、Cd、Pb元素的含量已超过相应风险筛选值,需进一步就相应点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2)以宁夏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运用多种污染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Hg、Ag和Cd的采样点位重金属污染占比分别为100%、99.48%和99.48%,说明Hg、Ag和Cd和已呈区域性污染态势;Pb、Cr、As、Cu和Zn均有部分点位出现不同程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占比为91.24%,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占比为8.76%,表明大面积为重度污染,部分为中度污染,无清洁样品,说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地质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Hg、Ag和Cd采样点位的重金属污染占比分别为100%、94.85%和74.2%,As、Cu、Cr和Pb分别有0.52%、1.03%、1.03%和8.25%的点位为污染状态,Zn、Ni为清洁状态。总的来说,Hg、Ag和Cd元素的评价结果均显示其重金属污染点位的占比非常高,呈面源污染态势;As、Cu、Cr和Pb则均有部分样点达到重金属污染程度,点源污染明显,说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形势较为严峻,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重金属污染危害。(3)结合GIS空间可视化,参考地理探测器交互分析结果,运用PMF模型共解析出4类土壤重金属的贡献源,因子1是自然母质源,主要贡献的元素为Cr和Ni,贡献度分别为56.8%和57.8%,与研究区的岩石土壤母质关系较大;因子2为工业交通活动和污水灌溉为主的综合源,其贡献较多的重金属元素为As、Cu、Zn和Pb,贡献度分别为76.6%、67.5%、54.9%和60.5%,与研究区西南、南部的铜银矿区矿石的开采、运输和选冶有关及受研究区的中东部大型蓄水灌溉池对周围农地灌溉的影响明显;因子3为大气沉降源和工业排放源,主要贡献的元素为Hg,贡献度为77.2%,与研究区西南、南部的矿区的开采和选冶有关,并受周边区域工矿企业、煤炭燃烧和金属冶炼影响。因子4定为农业活动源,主要贡献的元素为Ag和Cd,贡献度分别为53.3%和40.4%,与研究区的硒砂瓜地的铺砂石修整和农地施用含磷化肥等的有关。(4)分别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其中,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可知,Hg为极高生态风险的程度,Cd和Ag为中度生态风险,其余6种重金属均为轻度生态风险。污染点位占比情况分析指出,Hg呈整体污染态势,Ag、Cu和Pb均有部分点位呈生态危害状态,As、Zn、Cr和Ni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较好。综合生态风险分析表明,高度生态风险的占比为72.7%,较高生态风险的占比为22.7%,中度生态风险的占比为4.6%,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高,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情况不容乐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的6种土壤重金属对该区域人体健康的总非致癌商(HQ总)的平均值为0.048,结果小于评价基准值,说明其非致癌风险影响较小,但仍需注意经口摄入的暴露途径的影响。研究区总致癌危风险(CR总)的平均值为1.55× 10-5,结果高于不可接受值,说明本区域土壤重金属存在致癌性,其暴露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As和Cr元素是主要致癌风险因子,Cd存在部分样点风险较高,为了保证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及人体健康,对As和Cr的致癌风险需加强关注,需合理有效的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土壤中As和Cr元素的污染。
其他文献
社交关系网络节点间影响力是指一个节点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节点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的能力。研究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定量关系,对于更精确地发现网络中关键节点、社区划分、社交关系预测以及舆情演变动因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关系网络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庞大,节点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何发掘节点间影响力的内在因素并计算其权重,最终准确、合理地定量化构建影响力微观模型是目前的
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技术是机器人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在室内GPS信号会受到严重干扰,这导致了基于GPS的定位方式在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室内移动机器人通常利用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轮式编码器等传感器辅助定位。其中,视觉传感器存在机器人运动过快时导致跟踪丢失,或是存在遮挡时导致数据无效等问题,IMU则可以估计快速运动,但存在长时间累计漂移等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日渐火热,家庭影院、远程教育等多媒体产品及智能化家居设备也不断地推出,这些多媒体的产品和家居设备所传输的数据量大,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同时又对实时性(如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等)要求高。针对现阶段许多智能家居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对网络吞吐量要求大却又对时延很敏感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多信道无线网状网络的组播路由算法,并应用于所设计的基于Zig Bee网状
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行业宏观政策利好,许多传统行业公司通过跨界并购进入教育行业,谋求转型是主要方向之一。但教育行业的运营机制、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大有不同,并购后教育业
近年来,间歇过程助力工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对其控制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间歇过程的控制技术中,时滞、输入和输出约束以及扰动的存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控制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系统在时滞、输入输出约束以及扰动情况下的稳定性并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已变成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如下:第二章旨在针对间歇过程中存在的状态时
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式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将光学成像与声学成像的优势相结合,具有高成像深度、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快速安全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光声显微镜是光声成像的一种基本成像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声学分辨率的光声显微镜在实际临床成像中展现出的种种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斯加权的同心环形超声换能器阵列。一方面,通过对每个阵元施加离散高斯权重
地下煤炭的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给当地政府、煤炭企业和矿区群众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开采沉陷监测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受到众多的学者关注。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上,其中能够全天候进行大面积形变监测的InSAR技术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受到InSAR技术自身的限制,在监测单个工作面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地面沉降(称之为沉降漏斗)时,存在很多问题,如沉降漏斗的位置难以确定,相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汽车、电子等领域,都对轻质高强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纯铝合金铆钉质地较软、强度硬度不高,在后期使用维护、更换方面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因此制备一种轻质高强铝合金铆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新型高压快冷真空吸铸工艺制备一种金属纤维增强的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铆钉。首先设计一种新型高压快冷真空吸铸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快冷系统的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
21世纪,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互联网传播中的舆论生态正在迅速重建。信息传播呈现出网络化、情绪化、多元化等特点,而且信息传播的渠道正在被不断地拓宽,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被不断地扩大,这也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公众的情绪,再借由网络渠道感染和传播,造成恐慌情绪的蔓延,甚至是引发负面舆情,
通过对钯基纳米材料生长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化的调控,可以有效控制其终产物的表面和结构特性,从而达到提升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目的。然而,如何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