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10nm尺度下Pd基纳米材料的晶面、结构调控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钯基纳米材料生长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化的调控,可以有效控制其终产物的表面和结构特性,从而达到提升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目的。然而,如何同时精准地控制钯基纳米粒子的尺寸(低于10 nm)、晶面和结构仍然存在极大的困难。此外,在小尺寸(低于10 nm)范畴下,如何对钯基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行改性和优化,这部分的研究尚且缺乏。基于此,本论文采用溶剂法制备了高纯度的亚5 nm Pd(111)四面体,并探究其生长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定量分析在小尺寸范畴下能够同步精准控制晶面和结构的原因。随后,本论文基于晶种生长法研究了在亚5 nm Pd四面体上的表面工程设计,基于缓慢注射的方法分别合成了亚10 nm的Pd@Pt截角八面体结构和Pd@Ru(111)四面体结构,并分别将其应用于氧还原反应和酸性析氢反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章节中,我们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高转化率和高纯度(>98%)的亚5 nm的Pd四面体(Sub-5 nm Pd Ths),并且结合(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和紫外光谱,定量分析了体系中各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对控制晶体生长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通过调整添加剂的分散状态可以有效控制产物形貌,当使用1,1’-联萘和氨水(C20H14+2NH3·H2O)作添加剂时,强吸附和相对快速的还原速率迫使其生长成具有低比表面能的热力学控制产物,从而获得亚5 nm的Pd四面体。当两个-NH2绑定在C20H14上[1,1’-联萘-2,2’-二胺(C20H16N2)]作为添加剂时,相对较弱的吸附和缓慢的还原速率使其趋向于各向异性的生长,形成锯齿状的Pd海胆结构(Pd LUs)。所得的Sub-5 nm Pd Ths在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中的半波电位(0.864 V)与Pd LUs(0.843 V)和商业化Pd black(0.830 V)相比,分别正移了21 m V和34 m V,并同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2.以上一章节中合成的亚5 nm的Pd四面体作为晶种,通过缓慢注射还原的方法,以Na2Pt Cl6为前驱体、PVP为稳定剂、AA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尺寸控制在10 nm以内的Pd@Pt的核-壳截角八面体结构(Pd@Pt TOhs)。由于Pd@Pt TOhs具有比表面积大、贵金属Pt负载量少、形状规整、材料尺寸可控等优点,该材料在碱性条件下的OR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Pd@Pt TOhs的半波电位(0.886 V)与商业化Pt black催化剂(0.864 V)相比正移了22 m V,且经过1000圈的加速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半波电位仅负移了3 m V,说明所制备的Pd@Pt TOhs对ORR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尤其是相比于亚5 nm的Pd四面体,Pd@Pt TOhs的活性显著提高,证明了在亚10 nm尺度内对超细Pd四面体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优化是提升电催化性能的有效手段。3.同样地,以亚5 nm的Pd四面体为晶种来制备亚10 nm的Pd@Ru的核-壳四面体结构[Pd@Ru(111)Ths]。在Pd四面体表面生长的Ru壁厚仅1.1 nm,并且具有典型的面心立方(fcc)晶型,有别于传统的Ru六方最密(hcp)晶型。借用内部Pd(111)四面体独特的晶面特性,是控制外部Ru趋向于fcc结构生长的关键。该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的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d@Ru(111)Ths在10 m A cm-2电流密度处的过电势仅为68 m V,Tafel斜率是30 m V dec-1,且经过3000圈的加速耐久性测试之后,Pd@Ru(111)Ths在电流密度为10 m A cm-2处的过电势仅负移了3 m V,表明Pd@Ru(111)Ths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经由正当程序并给予财产权人公平补偿后,可以对公民的合法财产予以征收。随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不断增强,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形式日趋多样,但我国目前仅将视线聚焦在公权力对财产所有权的单向剥夺上,而忽视了实践中出现的财产权过度限制问题。财产权限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于财产权社会义务的一般限制;二是可以通过赔偿或补偿填平的特别限制;三是产生类征收效果的特别限制。“反向征收”制度着
社交关系网络节点间影响力是指一个节点的观点、态度和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节点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的能力。研究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定量关系,对于更精确地发现网络中关键节点、社区划分、社交关系预测以及舆情演变动因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关系网络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庞大,节点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何发掘节点间影响力的内在因素并计算其权重,最终准确、合理地定量化构建影响力微观模型是目前的
移动机器人的室内定位技术是机器人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在室内GPS信号会受到严重干扰,这导致了基于GPS的定位方式在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室内移动机器人通常利用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轮式编码器等传感器辅助定位。其中,视觉传感器存在机器人运动过快时导致跟踪丢失,或是存在遮挡时导致数据无效等问题,IMU则可以估计快速运动,但存在长时间累计漂移等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市场日渐火热,家庭影院、远程教育等多媒体产品及智能化家居设备也不断地推出,这些多媒体的产品和家居设备所传输的数据量大,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同时又对实时性(如端到端时延和丢包率等)要求高。针对现阶段许多智能家居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对网络吞吐量要求大却又对时延很敏感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多信道无线网状网络的组播路由算法,并应用于所设计的基于Zig Bee网状
近些年来,由于教育行业宏观政策利好,许多传统行业公司通过跨界并购进入教育行业,谋求转型是主要方向之一。但教育行业的运营机制、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大有不同,并购后教育业
近年来,间歇过程助力工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对其控制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间歇过程的控制技术中,时滞、输入和输出约束以及扰动的存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控制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系统在时滞、输入输出约束以及扰动情况下的稳定性并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已变成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如下:第二章旨在针对间歇过程中存在的状态时
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式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它将光学成像与声学成像的优势相结合,具有高成像深度、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快速安全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光声显微镜是光声成像的一种基本成像手段,在生物医学领域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声学分辨率的光声显微镜在实际临床成像中展现出的种种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斯加权的同心环形超声换能器阵列。一方面,通过对每个阵元施加离散高斯权重
地下煤炭的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给当地政府、煤炭企业和矿区群众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开采沉陷监测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受到众多的学者关注。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上,其中能够全天候进行大面积形变监测的InSAR技术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受到InSAR技术自身的限制,在监测单个工作面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地面沉降(称之为沉降漏斗)时,存在很多问题,如沉降漏斗的位置难以确定,相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汽车、电子等领域,都对轻质高强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纯铝合金铆钉质地较软、强度硬度不高,在后期使用维护、更换方面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因此制备一种轻质高强铝合金铆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新型高压快冷真空吸铸工艺制备一种金属纤维增强的ZL105A铝基复合材料铆钉。首先设计一种新型高压快冷真空吸铸系统,并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快冷系统的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
21世纪,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互联网传播中的舆论生态正在迅速重建。信息传播呈现出网络化、情绪化、多元化等特点,而且信息传播的渠道正在被不断地拓宽,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被不断地扩大,这也大大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刺激公众的情绪,再借由网络渠道感染和传播,造成恐慌情绪的蔓延,甚至是引发负面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