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污染土壤重金属释放动力学行为研究--基于WHAM 模型的重金属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uh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Stirred-flow实验,研究了五种场地污染土壤中Cd、Cu、Pb、Zn四种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发展了基于WHAM平衡模型的重金属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成功地再现了Stirred-flow实验中的实验数据,证明该动力学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场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释放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本研究测定和分析了五种场地污染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并用不同的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五种土壤均为含有较少粘土颗粒的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因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多样性,不同提取方法的到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根据0.01MCaCl2平衡提取实验结果与WHAM模型平衡计算结果的比较,0.43MHNO3提取得到的重金属在本研究中被认为是活性重金属含量。
  2.本研究根据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活性重金属含量,利用WHAM模型计算Stirred-flow实验初始状态下重金属在土壤各吸附位点之间的浓度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Cd、Cu、Zn,土壤有机质是主要的吸附剂,对于Pb,铁(氢)氧化物与土壤有机质产生了明显的竞争吸附。在土壤有机质中,双齿位点由于其较高的点位密度和吸附强度而成为最重要的重金属吸附位点。
  3.本研究利用Stirred-flow实验研究场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并测定了实验过程中溶液相pH、溶解性有机质浓度、重金属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相pH在反应初期快速上升,之后上升速率减缓并逐渐稳定。溶解性有机质浓度在反应初期迅速上升后快速下降,在之后的反应过程中维持在很低的浓度水平。流出液样品中的重金属浓度在反应过程中逐渐下降,下降速率因重金属种类和土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本研究利用基于WHAM平衡模型的重金属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定量描述Stirred-flow实验中重金属释放的动力学行为,并通过模型拟合得到了各重金属吸附位点的吸附/解吸速率常数。该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土壤固相吸附位点和溶解性有机质吸附位点对重金属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被整合到吸附速率常数的变化之中。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重金属宏观释放速率主要受土壤固相吸附位点控制,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整体释放速率的影响很小。对于同一重金属,解吸速率常数在各固相吸附位点之间相差几个数量级,不同重金属在同一固相吸附位点上的解吸速率常数也存在差异。各吸附位点的吸附速率常数随反应pH和该位点重金属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5.本研究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重金属释放过程中不同固相组分和不同土壤有机质吸附位点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d、Cu、Zn,土壤有机质是主要的控制反应速率的的吸附剂,对于Pb,铁(氢)氧化物对重金属释放过程的影响同样显著。在土壤有机质中,双齿吸附位点是控制反应过程的重要吸附位点。这一结果与重金属初始点位分布计算的结果保持一致,说明了重金属吸附/解吸动力学与重金属吸附平衡之间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油田的开发不断的趋向于中后期,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导致对地质研究的精度要求高。因此,建立起相对精确的地质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将地质学家的思维很好的融入到模型中,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进行定量的研究,找到最优的模型,指导后期的开发生产。研究工区ODP井实施完成后面临诸多问题:各井气油界面均不同,深度差近4m,气油界面无法统一,导致对气顶气的规模认识不清,影响后期油藏开发策略的制定和工作制度的优化;O
学位
济源凹陷位于豫西北的济源、沁阳、孟县、武陟、博爱等市、县境内,南临黄河,北靠太行山,凹陷呈东西向延伸,面积约2800km2。在构造上属于南华北盆地的一部分,位于济源一黄口坳陷带西端,是一个在以前中生界为主体的、近东西走向构造格架上形成的中、新生界叠合盆地。  本文在大量收集有关济源凹陷沉积特征、构造演化和烃源岩评价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钻井、测录井以及各项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的烃源岩、储
学位
陆相湖盆油气藏运移及富集成藏问题,一直是当今油气勘探领域探讨的活跃话题。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平台,在现有钻井,录井,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晋县凹陷油气藏特征、晋县凹陷油气运移优条件与优势通道、晋县凹陷中南部含油气区域评价展开专题研究。阐明构造一沉积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搞清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最终,在统一的地层框架内,指出有利层段、区带和领域,优选和落实整装规模储量目标的有
学位
与常规油气藏相比,页岩气赋存方式较多,储层岩石成分复杂,有机质类型丰度变化较大,非均质性较强,孔隙空间多样,这些特点决定了页岩气的解释和评价与常规油气藏存在较大差别,对其评价思路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对国内页岩气勘探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启示作用,使得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在近几年来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领域。当前,我国页岩气研究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依据我国复杂的地质条
学位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盆地西南部。东邻丫角一新沟低凸起,北以纪山寺断层与河溶凹陷、远安凹陷、荆门地堑相隔,南部东段超覆在华容隆起之上,西段与湖南洞庭盆地相通,西部北段以问安寺断层为界与枝江凹陷相邻,南段超复在中古生界宜都一鹤峰背斜带和桑植一石门复向斜之上,是江汉盆地最大的白垩一古近系沉积凹陷,面积达6500km2。目前,江陵凹陷勘探程度较低,资源量发现率低,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同时,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又是
学位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所带来的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可靠性高、容量大、安全经济的交通方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对乘客出行成本、公交运营公司的运营成本以及环境污染物排放有着重大影响。公交线路的运营效率与站点位置和发车间隔时间密切相关,通过优化公交线路站点位置以及发车间隔时间,可以达到减少
学位
我国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极不均衡,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线网密集、横纵贯通,而西部地区发展较缓,交通网络密度小。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种能耗量较高的产业,其运输效率亟需得到评价,不能盲目地扩建规模,导致过度的能源消耗却达不到应有的产出,应秉承生态文明的理念,合理地运用运输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成交通运输业健康有效的发展格局。  影响综合运输系统效率的因素众多,能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当基于其利用效
学位
近几个世纪,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设备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建立安全可靠日常生活用电制度,确保公共设施的可用性,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综合管廊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它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为人们生活提供所有的公用设施,如电信电线、水管、天然气管道和许多其他类似的公用设施。其中主要问题是确保综合管廊运营安全,使其免受危害,确保维修人员生命安全。为此,
土的工程性质对公路、铁路、大坝、建筑物、堤防等土木工程结构的施工和长期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在岩土工程中,由于强度不足和特殊的工程特性,下部软弱土层可能会给工程带来问题。矿物学成分和环境因素影响着土的力学和化学性质。低承载力、抗剪强度不足和压缩性是导致软弱土破坏的一些关键因素,需要加以改进。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软弱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是必然的。固化土是通过化学和机械手段改变土的工程性质。化学
学位
近年来地铁建设与应用发展迅速,云南省昆明地铁即是地铁发展迅速显著的代表。本文依托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工程,采取数值计算的手段借助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车站基坑开挖工法及支护体系展开研究。  火车北站3D计算模型参数选取采用工程现场实测参数,并检查模型内不同结构单元的位移及应力。本文就地铁车站支撑体提出了系三种支护方案,不同支护方案下,支撑设置道数不同,基坑每层土方开挖高度不同。  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