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取栀子苷这种中药成分,研究其对构建的BALB/C小鼠乳腺炎性损伤模型的保护性效果。通过体内试验,以脂多糖(LPS)刺激构建小鼠乳腺炎性损伤模型,研究栀子苷对LPS诱发的体内小鼠乳腺炎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同时,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研究栀子苷对LPS诱发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在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传统中药天然成分用于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实验通过乳头导管灌注LPS构建小鼠乳腺炎模型。将产仔5天的雌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LPS组、栀子苷低剂量组(25mg/kg)、栀子苷中剂量组(50mg/kg)、栀子苷高剂量组(100mg/kg)、地塞米松组(5mg/kg),每组6只,并按实验分组进行LPS刺激和栀子苷、地塞米松给药处理。处死解剖小鼠,观察其乳腺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和组织中MPO活性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乳腺组织内TNF-α,IL-6和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LPS刺激组乳腺组织有红、肿等炎性变化,表明模型建立成功;HE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栀子苷显著地减轻LPS诱导的乳腺炎症状,并呈剂量相关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栀子苷可以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的乳腺组织内TNF-α、IL-6和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呈剂量相关性。其次,分离培养小鼠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方法鉴定,构建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模型。通过MTT试验评价栀子苷对小鼠乳腺细胞的毒性;培养的细胞随机分5组:正常组、LPS组、栀子苷低剂量组(50mg/kg)、栀子苷中剂量组(100mg/kg)、栀子苷高剂量组(200mg/kg),按实验分组给予LPS刺激和栀子苷给药处理,ELISA方法检测各组乳腺上皮细胞中TNF-α,IL-6和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中TNF-α、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细胞纯度符合试验要求;所选取50μg/mL、100μg/mL、200μg/mL浓度的栀子苷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无毒性作用;栀子苷抑制LPS刺激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分泌的TNF-α、IL-6、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结果一致,并呈剂量相关性。最后,以4×105/mL密度,每孔2mL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实验设正常组、LPS组、栀子苷低剂量组(50mg/kg)、栀子苷中剂量组(100mg/kg)、栀子苷高剂量组(200mg/kg),按分组给予LPS刺激和栀子苷给药处理,随后收集蛋白进行Westernblot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PS刺激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可以显著地引发NF-κB p65和IκB的磷酸化;栀子苷在50μg/mL、100μg/mL、200μg/mL浓度时可以通过抑制LPS导致的NF-κBp65和IκB的磷酸化水平的升高进而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并且随栀子苷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以上实验表明栀子苷能够对LPS诱发的小鼠乳腺炎性损伤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证实栀子苷抗炎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降低TNF-α、IL-6和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减轻乳腺组织的炎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