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动迁安置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以葛塘街道芳庭社区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1120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大量市郊土地被征用,失地居民经过安置,形成动迁安置社区。动迁安置社区的居民是被动搬迁,表面上看是居住方式的改变,但实际上却涉及到居民社会生态系统的变更、重塑。目前对于动迁安置社区讨论研究的还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集中于整体治理方案方面的研讨。而在社区治理中,社区文化建设是重点和难点,建设好社区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社区居民各种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对动迁安置社区而言,重安置轻管理的思想使文化建设不受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便成为了动迁安置社区建设的短板。不仅如此,动迁安置社区的居民之间本身缺乏凝聚力、归属感,更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增加彼此间的交流,提高社区整体素质,促进动迁安置社区长治久安。在这种大环境下,文化建设对于动迁安置社区而言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选取了南京江北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动迁安置社区——芳庭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发放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街道、社区、居民、物业等相关部门,得到芳庭社区文化建设相关基础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后,得出芳庭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安置居民重视程度低、安置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活动开展不频繁、居民参与度不高、文化制度不健全、精神文化缺乏根基等。其次,以问题为抓手,通过分析论证,认为江北新区动迁安置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的特殊性、城乡二元结构的文化差距以及文化建设主体间有效协同的缺失。最后,提出江北新区动迁安置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一是利用城乡文化互补,促进动迁安置社区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二是加强动迁安置社区文化薄弱点建设,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三是建立协同共建制度,凝聚动迁安置社区文化建设力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人工智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机器翻译也实现颠覆性突破,机器翻译语言质量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Google推出全新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GNMT系统是端到端的学习架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训练技术,构建了包含八个解码层和八个编码层的深度LSTM网络和Attention机
近年来,机器翻译系统及语音识别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翻译行业带来了变革。但与此同时,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软件在技术层面还面临许多瓶颈。吉尔(Daniel Gile)在其提出的同传译员精力分配模型中指出,同传译员需要承担记忆负荷、感知任务、认知负荷、语言响应和多任务干扰。基于前人的研究,在同传中使用语音识别技术有助于译员减轻负荷,从而提高译文产出质量。然而在现实的翻译场景中,发言人语速不一,讲
清末以来,为配合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各类现代性体制改革被提上日程。在“小说界革命”和“兴女学”的双重感召之下,新小说和女学生开始结合并产生了“女学小说”,在社会思潮变革的历史语境中,女学生的主体性呈现出驳杂的状态。论文以文学叙事和非文学表述中的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外部不同话语类型对女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书写,考察女学生在“他者化”书写和“自我化”审视中如何树立起自我主体性,进入到对自我主体身份的
在中国快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河长制推行以来,河道水环境治理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公众参与逐渐成为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也能够推动公众更加积极有序的参与到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中来。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H区水环境治理的工作实
本文基于丹尼尔·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以及蔡小红的口译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同等条件下的英汉同传表现,研究专家和学生译员使用精简策略的差异,以及不同精简策略的使用对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丹尼尔·吉尔提出的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以及蔡小红提出的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维度。其次,根据前人对精简策略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将其细分为省略、简化、归纳三种处理方法。在理论分析后,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式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影产业在融合了粉丝经济等各方面因素下,国产IP电影蓬勃兴起。“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在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将这一文本形式融入到了电影创作中来,与传统的文学等形式改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国产青春类IP电影是中国IP电影的兴起之源,在近年来的青春类I P电影的创作中,“青春”这一令人难忘的话题经过了大数据的校验,通过把握受众群体与粉丝需求,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特征
父母将自己的财产赠与给未成年子女的情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父母无偿赠与子女的财产是否属于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理论界对此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法律空白导致了一类特殊的纠纷:在父母对外负债且无力清偿的案件中,为保障自己的债权得到全部清偿,债权人往往会将债务人与其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财产不加区分地申请强制执行。此时,该未成年人名下父母所赠之财产的权属问题就成了案件双方
2019年“国际视野下的地方治理与政治”地方治理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组织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政府学院Lawrence Ezrow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布拉瓦尼政府学院研究员Ruth Dixon。本文旨在通过这次模拟口译实践,详细剖析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译者能做哪些译前准备,以及这些译前准备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以期更加完善自己今后的译前准备和提高口译实践能力。在图式理论的指导
本论文主要研究语音识别辅助法汉同声传译,通过设计实验,对比语音识别辅助同传与无稿同传的质量,进而探究语音识别软件所生成的文本能否帮助译员缓解同传中的听力压力并改善口译表现。该研究的灵感来源于笔者在法汉同传练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同传初学者,笔者发现,在口译表达的同时快速听解原文是同传中难度最大的任务。因此,笔者开始思考语音识别缓解同传听力压力的可能性,并好奇该手段能否切实提高口译质量。本文实验将六名
美国默片时代导演巴斯特·基顿不仅是动作喜剧电影类型的开创者,其1917-1929年间所创作的默片,在电影语言艺术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富有创意,也对美国中产阶级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影像化书写。本论文立足巴斯特·基顿电影文本分析,解析巴斯特·基顿电影创意的生成方式,包括艺术创作层面的创意生成路径、文化思想层面对美国中产阶级价值的表达。论文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介绍了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