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戴厚英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厚英是中国“文革”后“第一个在文学创作中大胆提出人性、人道主义的命题”的作家。她的创作既有对现实人生的体验,也有对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包含着她对于人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和不满,在她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有喜有悲,有甘有苦,但她始终真诚如一,执著于人性的发掘、探索,致力于小说形式的改革、创新,对于当代文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力图以整体的眼光纵览戴厚英创作的全貌,梳理和剖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并从女性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以戴厚英为个案,通过对其创作中“人道——女权”同构的精神内核、女性/性别观及其叙述策略的分析以及女性形象的文本解读,透析当代女性生存的真实状态,同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运用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通过“女性意识”这一视角来剖析、研究戴厚英及其创作,希望能深入开掘出其作品中独特的女性世界,进一步说明其人、其作在当代文坛的意义。本文所确立的中心观点是:以人道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来构建戴厚英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本文正文部分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戴厚英作品中女性意识“人道——女权”同构的精神内核。在对戴厚英的作品进行“女性”释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是把女性意识与人道主义的追求融合在一起,以“人的觉醒”启迪着“女性的觉醒”;是站在“人道主义”的创作高度,以细腻的人物肖像描写、复杂的女性情感体验以及“弱男强女”的人物模式设置,凸现其创作强烈的女性本位意识。第二章分析了戴厚英对“女性”的释读、性别观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叙述策略:对中国男权宗族、男身佛的解构和对母权的建构。第三章着重通过对戴厚英的知识分子三部曲——《人啊,人!》、《诗人之死》、《空中的足音》,以及中短篇小说集《锁链,是柔软的》中女性形象的文本解读,分析其小说中女主人公被掩蔽的女人气、被指派的母亲角色,进而分析其地位与气质、角色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妇女真实的生存状况,最后明确作者的女性主义立场。本文力图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来达到深入理解戴厚英、把握其创作特色,透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其散曲理论。本文前有序言,主体部分分为三章。序言部分,从乔吉好强自负的心态特征入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历史背景以求更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员巨匠,他对中国现代文坛有着极大的影响。国内对于他的研究毋庸赘述,国外对他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日
<正>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加速资本账户开放"提上日程。自古至今,从中到外,资本账户的开放,不乏有金融危机相伴相随,不可不慎。中国是泱泱大国,有多少资本想涌入其中;
期刊
“样板戏”的历史环链作用值得重视。以《龙江颂》为分析对象,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版本进行透视,以期揭示权力的生成和演化痕迹。 在编码阶段《龙江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历史
礼仪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在当下高等教育体制下,礼仪养成教育的缺失或忽视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及毕业后的生活与工作。强化大学生礼仪养成教育不
关键词一放管服2017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放管服改革从根本上是要
周亮工是明清易代之际著名文人学者。本文以其生平思想与散文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朝代的更替及个人际遇对其人格心态产生的影响,并对之进行开掘分析;作为知名一时的学人,对其
“新写实”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流派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继承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写实”特征,又有别于以往的“写实”小说,它更加“日常化”和“世俗化”。
<正>这些年,尤其是人世以后,出版国际化成了热门话题。虽然在众多的论述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对于出版国际化的内涵却缺少科学、完整、系统的论述,以致影响了中国出版的国际
会议
[研究背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迅速,于2011年上升为一级学科,这既是对护理未来发展的肯定与支持,同时也对护理人员建设学科内涵提出了挑战。一门学科的发展首先要进行理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