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韩国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员巨匠,他对中国现代文坛有着极大的影响。国内对于他的研究毋庸赘述,国外对他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外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德国都对其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现代韩国评论家梁白华翻译了郭沫若的诗歌《司春的女神歌》,并发表于1922年12月的韩国杂志《东明》上。这是郭沫若的名字首次出现在韩国。其后,郭沫若的诗歌《春之胎动》、《死的诱惑》、《雨后》,戏剧《棠棣之花》、《王昭君》、《卓文君》,小说《牧羊哀话》被相继翻译并发表于《每日申报》、《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白民》、《新天地》、《学灯》、《开辟》等现代韩国刊物上。除了对其作品的翻译之外,丁来东、天台山人、尹永春、金光州等韩国评论家也都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与郭沫若相关的评论文章。丁来东的《变化中的中国文坛的现状》、《中国两大文学团体概观》、《中国文坛现状》、《中国的随笔文学》、《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新诗展望》、《最近中国新文学展望》、《中国现文坛概观》、《中国新文学理念》,天台山人的《文学革命后的中国文艺观》与《活跃于新兴中国文坛的主要作家》,尹永春的《中国文坛的巨星郭沫若论》与《现代中国诗坛》,金光州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等评论中都介绍并评论了郭沫若。近年来,韩国对于郭沫若的评论文章中有几篇较为突出。1986年6月发表于《学术论》的元钟礼的《郭沫若前期诗论》,首尔大学朴星柱的硕士学位论文《创造社研究》,高丽大学李旭渊的硕士学位论文《1920年代郭沫若文学思想变化研究》,首尔大学崔宁夏的博士学位论文《初期创造社作家小说研究》等几篇论文都对郭沫若进行了相当的深入研究。本文以上文列举出的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韩国评论等权威资料为基本依据,考察了现代韩国文坛对于郭沫若的前期浪漫主义倾向和革命文学主张的接受情况。现代韩国评论家认为,郭沫若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倾向。并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进行了介绍和评价。首先,郭沫若创作中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和反抗精神是现代韩国人打破旧制度、旧传统,建立新世界的过程中所必须的一种精神力量,也就是说郭沫若的创造和反抗的精神符合了现代韩国人的期待视野,因此被现代韩国文坛所广泛接受。此外,韩国文艺家还对郭沫若文艺艺术性与社会性的矛盾主张进行了介绍与评价。郭沫若坚持创作本身无目的的同时又强调了创作对于社会的使命和功用。以丁来东为主的韩国评论家们普遍认为,郭沫若在这一观点上未能协调好文艺的艺术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郭沫若的革命文学思想在现代韩国的接受情况。韩国评论家分析了郭沫若文学思想由浪漫主义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向的原因。首先,五卅事件以及当时我国惨淡的社会现实给了郭沫若极大的冲击,使他对文学与革命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其次,郭沫若受到了日本和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影响,并于1924年翻译了日本河上肇的《社会组织和社会革命》。这些都促成了他的文学理念的转变。除转向原因之外,韩国评论家还介绍并评论了创造社、语丝社、太阳社、新月社等中国现代文学团体之间的论战。与此同时,间接说明了郭沫若的文学主张。结语部分分析了现代韩国接受郭沫若的原因,进而阐明了其在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可能与价值。
其他文献
身体写作是世纪之交发生在中国文坛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思潮。这一思潮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有着历史必然性,也有着多方面的文化意义。本文将身体写作当作一个文化分析
《文艺先锋》是40年代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办的唯一的大型文艺刊物,它是国民党各个时期的文艺政策的一个窗口,因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刊物所呈现的面貌也有所变化。
研究背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目前对胃癌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胃癌的发生起源于胃上皮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正常胃上
目的:观察MACS免疫磁珠法分选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活性,并检测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运用MACS免疫磁珠法从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分选CD44+CD24-/low乳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她一生勤奋,执笔时间长达80年,执教达50多个春秋,出版著作50余部,被誉为现代文坛上的“常青树”。苏雪林一生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了一百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长期的办学思想和师生行为的积淀与升华。无锡市港下实验小学在开展理解教育研究的进程中,营造一种"宽容理解、和谐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
起源于英美的营地教育对于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领导能力、创造力都有显性的训练提升。文章以青少年营地教育的陶瓷创意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营地教育中陶瓷设计课程的
股指期货,全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创新出来的股指期货为整个行业多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式,加深了投资渠道的货币管理理念,突破了原有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机制的限制,是经济领域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其散曲理论。本文前有序言,主体部分分为三章。序言部分,从乔吉好强自负的心态特征入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历史背景以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