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墩果酸(OA)、熊果酸(UA)和科罗索酸(CA)等五环三萜酸,广泛存在于女贞子、枇杷叶、夏枯草等中草药中。这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保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研究中草药中五环三萜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析、分离及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木犀科植物女贞子和其中的三萜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采集了8个产地9种酒制品、1种生药的120个近红外光谱谱图。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定性判别,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酒制品与生药的女贞子。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对女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OA及UA,分别建立了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建立的OA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99.53%,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502mg/g,预测均方差(RMSEP)为0.800mg/g;UA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97.82%,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242mg/g,预测均方差(RMSEP)为0.283mg/g.近红外预测值与HPLC测定对照值无显著性差异,本文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方法,适合于对女贞子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快速的定量分析。枇杷叶中的五环三萜酸种类繁多,是CA、UA和OA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运用离心分配色谱(CPC)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pre-HPLC),对枇杷叶中的五环三萜酸进行了分离制备。CPC技术采用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水溶剂体系,于22min分离得到了CA。而pre-HPLC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80:20,v/v,三乙胺调pH为6.5)为流动相,分离得到了CA、UA和OA,一次分离量达到百毫克级。并对蜜炙枇杷叶和生药中的三萜酸成分进行对比,探讨了枇杷叶在蜜炙以后有效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蜜炙枇杷叶中三萜酸含量较高,但在色谱分离过程中易被吸附,因而导致收率降低。2β,3α-双羟基熊果酸是科罗索酸的立体异构体,有显著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但是在植物中含量极低。本文以熊果酸为原料,经过五步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达到了47.3%。并通过比旋光度、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了产物的立体结构。与文献相比,该合成方法显著地缩短了反应路线,提高了产率,为该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