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给世人留下一个复杂而又充满迷惑的世界。死亡一直是贯穿他作品的主题,“心灵所渴望的是死亡、黑夜和鲜血”。他秉承日本文化中传统的审美意识:美即死亡瞬间,并受西方意大利文学影响,形成“死亡之美、暴烈之美”的美学观。这是影响三岛美学观的最深刻因素。从小就被病魔经常光顾的三岛过早的体会到死亡的意义,铸就了三岛日后逐渐形成的“对死的一种浪漫的冲动”,这也成了他文学的发酵剂。使得死亡之美作为一种美学载体不断出现在其作品中,并成为了三岛的美学理想和行动哲学。终于,1970年秋,他用暴烈的死亡体现了美的终极状态。拙论以三岛由纪夫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他的绝笔作《丰饶之海》之四《天人五衰》为文本,1、浅探三岛文学及其思想,考察他为何要在完成超长篇巨著《丰饶之海》后、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自杀,以及由此探明他的生死观。2、分析他的生死观在其作品《天人五衰》中有何体现及运用。3、探明在三岛人生的最后阶段,这部作品对于作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选择《丰饶之海》之四《天人五衰》这部作品作为切入点的原因有下:耗时6年的《丰饶之海》作为三岛文学生涯最主要的创作,学术界一直认为这部宏大的四部曲既是他生平作品的大总结,又是其人生的缩影。用三岛自己的话来说:“我充满矛盾的四十五年似乎可以划分成四条河流,那就是——写作、舞台、肉体和行动,汇总流向‘丰饶之海’”[1]。因此,笔者认为《丰饶之海》是一部研究三岛本人及其作品的最佳著作。拙论共有三章。绪论简单介绍三岛生平,及为何他要选择在完成超长篇巨著《丰饶之海》之后、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之前自杀的概因。第一章分析《天人五衰》在整个四部曲中的重要位置,并说明本论选择《天人五衰》为文本的主要原因。第二章通过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所表现出的死亡意识和他的武士道精神和死亡美学观来探究他的生死观。第三章以《天人五衰》中记载的“天人五衰”的大小衰相为引,论述主人公所表现出的“衰”,进而由此微探二战战败后日本国运的“衰”以及三岛死前的心理。拙论通过以上论述,旨在探明当死亡渐渐逼近时,这部遗作对于三岛的人生及其文学所带来的重要意义。这部宏大的四部曲的收笔,意味着三岛毕生文学的终结,同时意味着三岛人生的结束。它是三岛向世界文坛宣告其文学生涯终结的诀别书。三岛与其一直向往的夭折死无缘,但却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走向了他“心之所向的黑夜、死亡和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