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结肠透析防治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中药结肠透析频率分成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高频组为6个月结肠透析≥30次,低频组为6个月10次<结透<30次,对照组为非结透患者。三组治疗6个月,随访至12月。分别于入组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红蛋白(HGB)、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钾(K)、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分数(Kt/V);评价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表(SGA)、肠功能评分(GSRS)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并对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漂管率及转归情况进行随访,以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腹膜透析并发症的疗效。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2人,其中结肠透析高频组30人,结肠透析低频组33人,对照组49人。三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月)、BMI、原发病及腹膜转运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营养指标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HGB及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高频组HGB及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治疗12月后,三组SG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6个月时,高频组SG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两个结肠透析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高频组SG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频组SG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肾功能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BUN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高频组BUN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低频组BUN水平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与高频组、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治疗12月后三组C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电解质及iPTH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血P有明显差异(P<0.05),高频组血P水平保持平稳,对照组血P水平明显高于高频组(P<0.05),低频组和对照组血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Ca及血K水平,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三组iPTH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但高频组iPTH上升较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5透析充分性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总Ccr、Kt/V指标比较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高频组Kt/V指标较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均有改善趋势,低频组Kt/V保持较平稳,对照组治疗后Kt/V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6肠功能评分:治疗6月后高频及低频组GS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高频组GSRS评分改善较治疗前明显(P<0.01);组间比较,高频组、低频组两组GS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高频、低频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7中医证候积分: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三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高频组、低频组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明显(P<0.01),两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校正后,高频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8腹膜炎及漂管发生率:将两个结肠透析治疗组合并为同一治疗组,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漂管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9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8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6.83%和91.84%,两组患者技术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中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及营养不良情况,纠正肠功能障碍,有助于降低血尿素氮、血磷及控制iPTH水平。同时,结肠透析干预治疗可以维持腹透患者透析充分性。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能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透患者生存率。
回顾性分析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结肠透析防治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中药结肠透析频率分成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高频组为6个月结肠透析≥30次,低频组为6个月10次<结透<30次,对照组为非结透患者。三组治疗6个月,随访至12月。分别于入组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红蛋白(HGB)、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钾(K)、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清除分数(Kt/V);评价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表(SGA)、肠功能评分(GSRS)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并对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漂管率及转归情况进行随访,以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腹膜透析并发症的疗效。
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12人,其中结肠透析高频组30人,结肠透析低频组33人,对照组49人。三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月)、BMI、原发病及腹膜转运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营养指标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HGB及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高频组HGB及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治疗12月后,三组SG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6个月时,高频组SG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两个结肠透析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高频组SG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频组SG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肾功能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BUN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高频组BUN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低频组BUN水平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与高频组、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治疗12月后三组C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电解质及iPTH比较:治疗12月后三组血P有明显差异(P<0.05),高频组血P水平保持平稳,对照组血P水平明显高于高频组(P<0.05),低频组和对照组血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Ca及血K水平,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三组iPTH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但高频组iPTH上升较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5透析充分性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总Ccr、Kt/V指标比较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高频组Kt/V指标较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均有改善趋势,低频组Kt/V保持较平稳,对照组治疗后Kt/V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6肠功能评分:治疗6月后高频及低频组GS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高频组GSRS评分改善较治疗前明显(P<0.01);组间比较,高频组、低频组两组GSR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高频、低频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7中医证候积分: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三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高频组、低频组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明显(P<0.01),两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校正后,高频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
8腹膜炎及漂管发生率:将两个结肠透析治疗组合并为同一治疗组,随访1年发现治疗组腹膜炎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腹膜炎发生率为3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漂管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9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3.8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6.83%和91.84%,两组患者技术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中药结肠透析辅助治疗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及营养不良情况,纠正肠功能障碍,有助于降低血尿素氮、血磷及控制iPTH水平。同时,结肠透析干预治疗可以维持腹透患者透析充分性。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能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透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