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导航系统与GPS、GLONASS和Galileo系统不同,北斗是全球首个由混合星座组成并且具备播发三频观测数据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因其独特的星座特性和信号体制,其观测数据误差特性也与现有其他导航系统有区别。因此现有的相对定位算法直接应用至北斗系统是存在偏差的,本文针对北斗卫星系统进行相对定位技术的研究。以下是本文的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1)对抑制多径影响的双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进行了研究。MW组合的多径误差较大,利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存在周跳误探的现象。本文基于多径的时间相关性,利用卡尔曼滤波消除MW组合多径,利用消除多径后的MW组合进行周跳探测,同时结合使用电离层残差法修复周跳。针对不同卫星星座与观测数据采样间隔进行了分析。传统方法在观测间隔10s时即会出现周跳误探的情况,而改进方法在观测间隔15s以内都能探测出1周的小周跳,在观测间隔30s改进方法仍然能够有效的应用于GEO卫星。(2)针对北斗混合星座特性,对北斗相对定位中基准星的选取问题进行了研究。相对定位中选取基准星的准则是选取观测质量最优的一颗观测卫星,对于GPS系统而言,卫星高度角越大观测质量越好。然而北斗系统是由GEO、IGSO和MEO三种轨道的卫星组成的,基准星选取可能存在多种方案。本文对北斗不同轨道卫星的观测质量进行分析随后结合分析提出了四种合理的基准星选取方案。最后利用四种方案对三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在本文所选取数据的观测环境下,不同方案间的定位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3)针对北斗相对定位中伪距与载波相位权比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前认为北斗系统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与伪距观测值精度之比为100,但是实际观测精度与接收机和观测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短基线站间单差的方差估计方法统计出伪距与载波相位的观测精度,求出观测值之间的精度之比并结合高度角模型对相对定位进行加权。最后分别使用传统加权方法和本文所提加权方法对100m、8km、17km三组基线数据进行数据处理,100m基线数据模糊度固定率从11.2%提高到了22.5%,8km基线数据模糊度固定率从48.96%提高到了82.0%,17km基线数据从53.4%提高到了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