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语言学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好听的话”,现代英语词典把euphemism解释为“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用法来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由于委婉语是在一定的言语集团内,受制于特定社会文化域的语言运用,因此,它作为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诞生的那一天就带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从中可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孔庆成,1993)。委婉语是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社会文化域的特征在委婉语中可得到清晰的映现。 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贾谊在《论时政疏》中说:“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日留簋(fu gui,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不饰,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日罢软,日下官不职。”皇帝死了不说“死”,要说“崩”或“驾崩”。这说明委婉语源远流长,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西方学者也很早就对委婉语现象进行了研究。早在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英国作家George Blount就在英语中首次引用了euphemism一词,并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近几年来,中外不少语言学家曾从修辞、民俗、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对语言中的委婉词语和形成、替代和发展作过分析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合理阐述委婉语的产生根源,委婉语的使用及委婉语与参与者、主题、媒介、场合、会话目的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忽略了委婉语的共时和历时特征及委婉语对语言和交际的作用和影响。 委婉语首先体现为一种言语现象,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它随言语杜团成员特征的变化,如阶层、职业、性别的变化,形成相应的语言使用环境,涵盖政治、经济部门、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内容。大量研究表明,语言和语占使用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离开了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就不可能对语言现象作出全面。深刻的解释。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探讨委婉语的产生、使用,委婉语的共时、历时特征及委婉语对语言系统与交际的影响。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文化理论对语言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其实践意义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用于跨文化交际以减少交际失误,避免人际冲突,还可将有关知识纳入外语教学课程以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分五章:其中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重点。 第一章是简介。本章对委婉语的定义、分类进行了概述,并简要介绍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委婉语的意义,提出了本文的观点:委婉语应该在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语境和交际语境中进行研究。 第二章建立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在口顾了现代语言学家马林诺斯基关于语言的社会性观点,哈利迪的“语域”概念及海姆斯关于言语活动的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他们关于社会诸因素与语言变异相互关系的观点,本章利用了语境的理论模式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第二章是第三、四章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首先在语境理论模式中的社会文化层次上对委婉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探讨。然后在交际语境层上探讨委婉语的使用和交际语境各要素(参与者、场合、媒介、主题、话语目的)的相互关系。最后分析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中的委婉语以探索其共时、历时特征。研究发现:委婉语的产生、使用是语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委婉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特点。 第四章在第三章基础上,从辩证的角度来探讨委婉语对语言系统及其人类交际的影响。委婉语对语言系统的影响体现在语音层、语用层。委婉语具有两大交际功能:代替禁忌语和策略性表达。委婉语通过违背合作原则来遵循礼貌原则,从而实现其两大交际功能。第五章总结全文并讨论本文的研究发现对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的启发。委婉语的使用及蕴涵于其中的文化价值观可用于跨文化交际,以期减少交际双方的误解,避免人际冲突。这些知识还可被纳入外语教学课程,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