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根神经节是躯干、四肢痛觉的初级传入神经元,是机体内外环境与脊髓连接的纽带,具有传输和调节机体的各种感觉,接受和传递各种伤害性感受的功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阿霉素是一种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蒽类、抗生素类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 目的:1.研究家兔椎旁注射0.1~1%阿霉素后,药物的聚集部位及其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探讨阿霉素能否选择性进入背根神经节并损伤背根节细胞。2.研究家兔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后,药物的聚集部位及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测定家兔1~8周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探讨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能否对相应背根神经节产生化学切除术作用。 方法:成年家兔90只,体重2.0~2.5kg,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全麻下暴露家兔右侧L5椎旁椎间孔外缘,组1、组2和组3家兔L5椎间孔内分别注射0.1%、0.33%和1%阿霉素溶液0.2ml,24小时后取L4~S1节段脊髓和双侧L4~S1脊神经前根及背根节标本,制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阿霉素自发荧光的聚集部位。组4、组5和组6家兔L5椎间孔内注射0.33%阿霉素溶液0.2ml,分别于注射后1、4和8周取双侧L5背根节标本,制作石蜡切片,HE及甲苯胺蓝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背根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组7作为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二部分48只,随机分为6组,组1、组2和组3各4只家兔,组4、组5和组6各12只家兔。全麻下暴露家兔双侧坐股韧带及坐骨神经,将1%阿霉素溶液0.2ml注射于右侧与坐股韧带相交处的坐骨神经干内,左侧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组1和组2家兔分别于注射后4和24小时,取双侧L5~S1背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文摘要根节及LS一S:节段脊髓标本,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阿霉素荧光的聚集部位。组3家兔于术后2周取双侧玩一S,背根节标本,制作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背根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组4、组5和组6家兔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4和8周,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于注射后每周观察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并于注射后1、4和8周取LS一S:节段脊髓及双侧LS一51背根节标本,制作石蜡切片,HE及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1.椎旁注射0.1%一1%阿霉素后玩背根节被膜可见橘红色阿霉素荧光带状分布,LS背根节内可见阿霉素荧光点状分布,荧光强度以1%组最强,0.5%组次之,0.1%组最弱;玩前根神经和脊髓只在被膜显示阿霉素荧光。注射1%阿霉素组脊髓内可见散在点状荧光表达。椎旁注射阿霉素1周后同侧背根节细胞肿胀、尼氏小体减少、消失;4周后背根节细胞核固缩,胞浆均质化、细胞坏死:8周后大部分背根节细胞坏死、消失,被结缔组织取代。1、4和8周对侧背根节细胞及盐水对照组背根节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2.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24小时后,阿霉素荧光在同侧背根节内均匀分布。1周后光镜下显示同侧背根节细胞肿胀、变性,4和8周后背根节细胞坏死、消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2周后电镜下显示,同侧背根节细胞呈现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一些重要细胞器溶解,多处髓磷体形成及溶酶体积象等高度变性。生理盐水侧背根节细胞及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异常。1、4和8周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无明显异常。1一2周,部分家兔出现后肢轻微跋行,双侧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一8周家兔后肢运动功能正常。注射生理盐水侧1一8周热痛闭值无明显变化,疼痛回缩反应正常。注射阿霉素侧1佗周热痛闭值低于注射前勿<口.01),3一8周热痛阂值高于注射前勿<0.01),1一2周疼痛回缩反应正常;3一8周疼痛回缩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文摘要 结论:1.家兔椎旁注射0.1%和0.33%阿霉素可选择性进入背根神经节。椎旁注射0.33%阿霉素0.2ml,1一8周可引起背根节细胞不可逆的变性、坏死。2.家兔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ml,药物可逆行性运输至相应背根神经节,并引起背根节细胞不可逆的变性、坏死。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温觉随阿霉素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消失。在此浓度和剂量下,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下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