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对中德高层互访报道的批评隐喻研究--以《明镜》和《时代》2012--2018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生活与隐喻息息相关,隐喻不仅是修辞上的工具,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认知手段。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标志着隐喻研究跳脱出传统修辞隐喻观的框架,开始认知转向;以Fairclough为首的一众语言学家在80年代后期提出批评语言学,强调将语言置于社会话语环境中的重要性,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议题便开始社会转向;2004年Charteris-Black首次将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语用学及语料库语言学结合,提出批评隐喻分析,隐喻研究至此开始实证转向。批评隐喻分析旨在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揭示隐喻背后隐含的态度及动机,有助于我们了解隐喻使用者的意识形态。
  目前国内批评隐喻分析的研究中,大都针对英美或中美政治经济语篇,聚焦于中德两国的隐喻分析不多,通过对德国媒体报道进行批评隐喻分析、探究其背后隐含意识形态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和《时代》2012-2018年对中德高层互访的报道作为语料来源,自建小型语料库,借助识别软件Corpus Transfer以及语料库软件AntCont3.5.8,运用定性加定量的方法对报道中的隐喻进行批评分析,旨在分析德国媒体报道中德高层互访时多采用何种概念隐喻且其背后包含了德国媒体对中国及中德双边关系的何种态度。
  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发现,德国媒体报道中德高层互访时主要使用战争、建筑、旅程、戏剧及水流5类隐喻,相关隐喻表达在具体语境中大多含有消极意义,总体呈现片面性,向德国读者塑造了负面的中国形象。本文旨在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呼吁促进中德两国增进了解、加强互信、维护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其他文献
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兴画派,该画派的奠基人是马奈,代表人物是莫奈、雷诺阿和德加等。该流派的艺术家反对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提倡到户外作画,去捕捉光线的变化,描绘瞬间的视觉印象。他们尤为重视个人印象和感受,作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光与色,他们将其看作绘画的根本;第二,重瞬间;第三,速写性;第四,创造性运用色块并置手法,描绘视觉的最初印象;第五,选
中日两国在封建时代都对女性存在着偏见,男女地位不平等,女性不能与男性同样地接受教育。进入近代化改革之时,两国也都把目标指向了女子教育,但取得的成果却截然不同。女子教育在日本实现近代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取文献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近代中日两国女子教育状况为研究目标,试将通过比较近代中日女子教育状况,考察女子教育对国家走向近代化的影响,分析中日两国近代化改革的结果,对于
学位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除语言外的其他社会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和动作等,在信息传递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正确理解这些非语言模态需要更多的理论工具,于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应运而生,其中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分析图像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框架。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妮维雅从1911年至今的44幅平面广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研究这些广告在不同发展阶
学位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重要邻国,多年来,双方不断加深政治互信、加强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推进,中国对俄罗斯农业领域的投资在不断扩大,两国农业合作的稳步推进成为中俄经济合作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发展的战略性倡议。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中俄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双方互相
学位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货币体系由“布雷顿森林体系”过渡至“牙买加体系”,国际储备货币进入多元化时代。随着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欧洲国家经济复苏,日本崛起,欧元与日元的国际地位提高,逐渐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但美元仍然主导世界货币市场,美元结算在全球贸易中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美国通过货币政策把控美元的升值贬值,即可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甚至转嫁本国危机。21世纪的到来伴
学位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经济环境下,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席卷全球,并在社会经济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渗透应用,催生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复苏的增长点,为全球经济增长释放了新的活力。跨境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依托,为传统外贸提供了新动力,促进了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中俄两国经
学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能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居世界前列,巨大的能源消耗使我国亟需可靠的合作伙伴和稳定的能源供应者。俄罗斯作为我国最大的邻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同时有着强烈的能源出口需求。因此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也是双方互利共赢的选择。中俄能源合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两国能源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和突破性进
学位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合作倡议。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后发经济体整体的福利水平,带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尤其是在西方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迫切需要提高国内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对本国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助力经济走出困境。“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的金融支
学位
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处,扼据黑海海峡,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中东地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国家。俄罗斯在解体后虽实力大削,但仍是国际舞台上不可小觑的政治实体。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外交关系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冲突不断,战争频发。新时期,俄土外交关系一改以往敌对模式,走上了新的务实道路。当前,莫斯科与安卡拉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叙利亚问题是影响俄土关系的关键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