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肥胖并高脂血症患者减重及脂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观察不同层次(即脂肪层和肌肉层)穴位埋线来治疗肥胖并高脂血症患者,通过检测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各穴位脂肪层厚度、血液指标及临床疗效,探讨脂肪层埋线和肌肉层埋线这两种不同层次埋线方法的有效性和差异性,从而找到埋线对肥胖并高脂血症患者减重及脂代谢影响的最优层次。
  方法:筛选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肥胖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脂肪层埋线组和肌肉层埋线组,每组各30例。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测定患者所需埋线部位皮肤脂肪层厚度后予以穴位埋线,治疗选穴:天枢(双)、大横(双)、水道(双)、腹结(双)、脾俞(双)、胃俞(双)。其中天枢、大横、水道、腹结采取直刺进针,脾俞、胃俞采取斜刺进针,脂肪层埋线组将线体明确埋于受试者脂肪层,肌肉层埋线组将线体明确埋于受试者肌肉层。每2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体重、BMI、脂肪层厚度)以及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肥胖指标、血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肥胖指标比较:①组内比较:治疗后脂肪层埋线组与肌肉层埋线组的体重、BMI、各穴位脂肪层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表明两组埋线方法在改善肥胖指标方面均有疗效。②组间比较:脂肪层埋线组与肌肉层埋线组相比较,在治疗结束后体重、BMI、各穴位脂肪层厚度下降更明显(P<0.05),表明在改善肥胖指标方面,脂肪层埋线组优于肌肉层埋线组。
  3.血液指标比较:脂肪层埋线组和肌肉层埋线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埋线方法均有明显降低患者血脂作用,但在降低血脂方面脂肪层埋线组与肌肉层埋线组无明显差异。
  4.疗效比较:①两组埋线方法均有明显减重作用,脂肪层埋线组有效率86.7%,肌肉层埋线组有效率70%,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减重方面脂肪层埋线组优于肌肉层埋线组。②两组埋线方法均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脂肪层埋线组有效率76.7%,肌肉层埋线组有效率73.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在降低血脂方面脂肪层埋线组与肌肉层埋线组治疗效果相当。
  结论:两组不同层次埋线方法对治疗肥胖并高脂血症患者减重及降低血脂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在减重方面脂肪层埋线组疗效优于肌肉层埋线组,在降低血脂方面脂肪层埋线组与肌肉层埋线组效果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电针、艾灸、刮痧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模型)大鼠行为学、热痛阈、机械痛阈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环跳”“阳陵泉”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相关化学物质的不同变化,揭示不同体表刺激方式的共性以及相对特异性,探究三种不同体表刺激方式治疗坐骨神经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为不同体表刺激方法的临床准确使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方法:  1.观察干预前后大鼠行为学变化  清洁
学位
目的:  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比较常规针刺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组与针刺十宣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异,观察针刺十宣穴联合上肢智能反馈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寻找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更好康复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来自宝鸡市中医医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早期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干预效果及对结肠形态学及脑黑质中TNF-α的影响。探讨其中部分机制,为电针早期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方法:分组前,使用旷场实验对9周龄、清洁C57BL/6J雄性小鼠中自主活动差异大的小鼠进行剔除。之后,从合格小鼠中,选取40只,随机分为针刺+PD组、左旋多巴组、PD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对针刺+PD组小鼠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1次/天
学位
目的:  探讨“通调针法”电针对MGH模型大鼠胸腺GHR、PRLR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36只健康成年雌性未孕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尾标法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电针组(C组),模型组、电针组用苯甲酸雌二醇0.5mg/kg于下肢大腿后外侧连续肌注25天,而后用黄体酮5mg/kg连续肌肉注射5天完成造模,空白组用0.9%N
学位
目的:探讨“通调针法”电针对MGH大鼠下丘脑TRH、GHRH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平均分为3组。B组(模型组)与C组(电针组)大鼠以雌二醇联用黄体酮造模法肌注30日;A组(空白组)以0.9%NaCl溶液肌注30日,进行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制备,造模结束后各组分别选取1只大鼠对乳腺组织在光镜下对比观察,确定造模成功后基础喂
目的:评价针刺对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体能的影响,探讨针刺分布于膀胱经腰骶及下肢部腧穴对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痉挛程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的针刺方案。  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后下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及必要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膀胱经协同针刺方案,对照组接受中风偏瘫肢体常规针刺方案。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
学位
目的:  研究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病理变化及受损脑组织中p-CREB、MCL-1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凋亡角度研究电针治疗TBI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制备TBI大鼠中度损伤模型。健康的SD雄性大鼠,随机被分为空白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27
目的:系统总结、学习贾成文教授“头皮神八针”合五脏背俞穴治疗脑瘫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脑瘫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及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脑瘫资料;临床跟诊,学习贾成文教授治疗脑瘫方法;门诊收集66脑瘫病例,经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进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量表”测评,记录相关数据,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以“头
学位
目的:应用芒针阴阳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评价芒针阴阳透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①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治疗且符合本课题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②按随机对照试验原则,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即芒针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Mckenzie疗法、针刺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针刺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针刺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探寻一种更为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苦。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符合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