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研究方法对中美媒体对中国“神舟六号”的报道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为构建中国的民族身份两国媒体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所要达到的各自不同的政治目的。本文选取了中美主要媒体《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英文版)、《二十一世纪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在2005年10月11日至18日期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神舟六号”的六篇报道进行分析。作者从预设、指示、情态、词汇分类、新闻来源和转述方式、低调陈述、反语、笼统和详尽表达等方面对有关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两国媒体在构建中国民族身份时的立场和态度。中美媒体尽管追求新闻的客观性,但通过分析仍可看出:中国媒体塑造了一个日益强大、以和平为己任、欣欣向荣的民族形象;而美国媒体则把中国描绘成一个浮华和需要依赖别国技术的国家。总之,两国媒体对中国民族的身份构建是大不相同的。此项研究对传统的英语新闻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运用了语言学中多种的研究方法;扩展了身份领域的研究,使其转向对民族身份构建研究的崭新课题上。同时,也为他人对民族身份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