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u-Si基储热合金抗氧化性、容器兼容性及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l-Cu-Si系合金相变潜热值比较大,是极具应用潜力的一种相变储热材料。为了探究其在服役时的性能,有必要对其高温抗氧化性以及与容器兼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相变传热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将Al-30Cu-5Si样品在600℃下进行不同时长的恒温氧化,通过金相显微镜、EDS、XRD等分析其质量、物相及组织变化,得出其氧化规律和氧化机理。将容器材料304不锈钢试样浸入Al-Cu-Si的铝合金液体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恒温腐蚀,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304不锈钢的质量变化,研究了304不锈钢在Al-Cu-Si的合金液中的腐蚀特性,并通过金相显微镜、电火花光谱仪、EDS、XRD等对不同条件下不锈钢试样的组织、界面成分和铝液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96h的氧化,Al-30Cu-5Si合金氧化速率越来越小,氧化率越来越大,氧化率从0.046%增加到0.075%,氧化速率从1.54×10-5g·cm-2·h-1降到0.60×10-5g·cm-2·h-1;Al-30Cu-5Si合金的高温氧化过程会伴随着Al2O3和CuO的生成,其中基体表面Al氧化速率较快,Cu氧化的速率较慢,而Si几乎未发生氧化。经过168h的腐蚀,不锈钢在Al-4Si合金液的腐蚀速率从7.926×10-3g·cm-2·h-1降低到2.262×10-3g·cm-2·h-1,不锈钢在Al-30Cu-5Si合金液的腐蚀速率从4.894×10-3g·cm-2·h-1降低到1.406×10-3g·cm-2·h-1,不锈钢在Al-30Cu-10Si合金液的腐蚀速率从3.353×10-3g·cm-2·h-1降低到1.212×10-3g·cm-2·h-1。随着Al-Cu-Si合金液中Si含量的增加,相同时间下,304不锈钢在铝液中腐蚀量减少,腐蚀速率降低。Si、Cu不影响Al在Fe基体中的扩散,合金中Al含量的变化影响铝液的腐蚀性。对中心带有换热管的方形和圆形相变蓄热单元内Al-30Cu-5Si合金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相对应的温度场分布图、速度流场分布图、相界面分布图以及液相率曲线,得出了相变蓄热单元内Al-30Cu-5Si合金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规律,分析了两种蓄热单元内Al-30Cu-5Si合金熔化与凝固过程中传热特性的差异,并研究了换热温差和换热管直径对方形和圆柱形相变蓄热单元内熔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方形和圆柱形相变蓄热单元内Al-30Cu-5Si合金熔化初期熔化速率比较慢,熔化中期熔化速率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熔化后期熔化速率减少,凝固过程凝固速率逐渐降低。熔化初期和熔化后期的主要传热方式是热传导,熔化中期的主要传热方式是自然对流。随着换热温差从155K增加到205K,Al-30Cu-5Si合金在方形蓄热单元内的熔化时间从374s缩短到326s,在圆柱形蓄热单元内的熔化时间从403s缩短到352s;随着换热管直径从20mm增加到40mm,Al-30Cu-5Si合金在方形蓄热单元内的熔化时间从374s缩短到225s,在圆柱形蓄热单元内的熔化时间从403s缩短到151s。其中换热管直径对圆柱形相变蓄热单元内合金熔化过程影响较大,换热温差对二种蓄热单元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
其他文献
由于民用数字图像传感器动态范围的限制,设备常常难以同时记录自然场景中所有的动态范围,导致所得图像同时包含过曝光和欠曝光区域,这种图像被称为低动态范围(low dynamic ra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单一的教师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转变,学生的个性差异受到更多的关注。学习风格指的是个人的天生习惯性的吸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日俱增的数据量、计算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对于流数据处理技术而言,不仅受数据量的影响,同时也和数据的实时性息息相关,实时且准确的数据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用图像超分辨率算法提高图像分辨率,在很多应用场景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图像超分辨率(SR,Super-Resolution)是一种
氢能源的应用与推广成为二十一世纪能源发展的趋势之一,然而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是限制氢能源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基于制氢、储氢一体化的思路,开发制备系列铝基固体块状制氢材料,既可实现按照氢气的需求量即时产氢,又可解决短时期内加氢站基建成本高、周期长、推广进展缓慢等问题对氢能源推广所带来的阻碍。金属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理论上可以与水反应而产生氢气,但由于铝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在其表面生成
假肢通常由仿人体功能并能承载人体重量的支撑部件、仿人体外形的装饰部件和假肢接受腔三部分组成。假肢接受腔作为人体和假肢之间生物力学界面,是人体和假肢之间的直接连接
近年来,伴随着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相应的,针对无人机的管控也亟待解决。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基于多个监测终端的接收信号,可实现无人机信号定位、跟踪轨迹等功能。利用无源定位系统,可以对无人机等典型目标进行无源探测与位置获取,满足重大活动无线电安保需求。本文主要从测向交汇定位与跟踪轨迹的关键技术这一方面对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展开研究与优化设计,包括:(1)对测向交汇定位原理进行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网络空间中的接入设备的数量急剧增长,造成其规模和结构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各种新型网络技术如通信协议、算法、网络架构等在投入应用之前必须经过严
非线性绝缘介质是指其电导率和(或)介电常数随电场变化而变化的绝缘介质。非线性绝缘材料具有简化绝缘结构设计、减薄绝缘厚度功能,在高电压复杂绝缘结构设计和制造领域具有
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循环传递热量的被动式两相传热装置。在航天器散热、电子器件散热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集成度的提高和性能的增强,高热流、小空间成为电子设备散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种要求的变化,超薄化设计的研究成为环路热管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环路热管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设计结构环路热管的特点,基于纵向供液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