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综合收益对企业债务违约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经营业绩不良、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稳定性下降,资金周转问题普遍存在,债务违约频率和规模都在增加,违约风险损害债权人利益问题日益凸显。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受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问题的存在,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债权人评估其偿债能力的主要依据,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影响着债权人的判断。随着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益创新,企业资产负债形式更加多样,存在着某些无法在当期确认及实现且能影响未来损益的交易活动或事项。加上资产负债观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普遍运用,综合收益概念逐渐被认知和应用。综合收益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两部分,净利润一直以来都是被投资者重视的财务会计信息,债权人也经常将其作为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而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却尚未被完全发掘,这部分信息能够反映资产价值的实时变动情况,为债权人提供更加充分的财务会计信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从其他综合收益波动率这一角度发掘其价值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本文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会传递出有用的风险信息,一方面,其他综合收益是市场价格波动导致企业资产价值产生的波动量,根据经典的Merton债务定价理论,企业资产波动性与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其他总额收益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流入流出的概率,其波动性越大,表明现金流越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损益的确认方式和时间存在一定操作空间,我国列报和披露规范尚未完全落实,管理者可能会通过调整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来实现盈余管理行为。可见,其他综合收益波动程度增加,资产价值更加不稳定、盈余质量可靠性降低,内、外部因素给企业造成了更高的违约风险。因此,其他综合收益传递出的债务违约风险信息对外部投资者尤其是债权人存在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使用2014-2018年的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重点讨论其他综合收益波动性是否与企业的违约距离、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主体评级等级存在相关关系。最后发现,其他综合收益波动性与违约距离、信用评级都显著相关,具体而言,其他综合收益变动越大,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越高、主体信用评级等级下降。而净利润额及其波动性明显影响信用评级变动,这可能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现有的评估方法有关。在加入其他综合收益与环境不确定性的交互项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其他综合收益是由于外部环境导致的企业非经营收益的变化对债务违约风险产生影响。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都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扩展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研究范围,纳入其他综合收益引起的增量波动性这一视角,提供经验证据证明其他综合收益传递出企业的风险信息,其他综合收益的大幅波动会增加企业无法偿付债务的风险水平,债权人应更充分地考虑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后做出决策,也为相关研究做出了补充。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并购交易出现爆发式增长,在众多的行业中,影视业并购出现一种特殊现象,那就是影视公司高溢价收购明星成立的公司,这些明星公司基本算是“空壳公司”,但却可以获得高估值,致使影视业整体商誉价值水平较高,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解释影视业公司频繁高溢价并购明星公司这一现象。影视业具有高风险和收益波动性强的特征,而影视业并购具有过度追求明星效应、明星公司盈利能力差以及
公司制对于现代商业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各国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法律环境的不同,公司在具体组织形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公司治理研究在经历了探索研究阶段(1978-2000年)、基础研究阶段(2001年-2008年)后逐渐深入,但研究内容和方法仍以内部治理、实证研究为主(李维安等,2019),在外部治理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治理研究的进一
借壳上市和IPO是我国企业上市融资的两种重要方式。核准制下,选择IPO直接上市的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相比之下借壳上市能够让企业较快实现上市融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借壳上市中的内幕交易和高溢价炒壳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其正确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为了平衡上市条件和防止壳资源炒作,监管部门规定借壳审核标准与IPO“等同”并制定了严格的借壳认定标准。然而还是有一些企业企图利用“创新”手段规避监管,
金融工具的计量历来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准确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更是探讨的热点话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将当时采用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弊端暴露无遗,从过去文献看,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导致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造成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悬崖效应”等问题。IASB于2014年颁布了IFRS9最终版替代IAS39作为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其采用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
当代企业两权分离后,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日益激化,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基于自利动机所做出的经营决策,与所有者利益诉求截然相反。为了解决这一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模式应运而生。股权激励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一体化,通过向代理人分享目标业绩利润的方式使二者目标函数相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首例股权激励计在19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逐渐在世界各国风行,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质押因其手续便捷、办理高效而迅速受到上市公司股东的追捧,2013年-2018年A股股权质押总股数和总市值都在高速增长。虽然股权质押可以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问题,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股权质押违约事件以及控股股东借助股权质押实施掏空的事件浮出水面,尤其是2018年多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集中违约,不仅对身为质权人的金融机构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目前学术界对
当前,在知识经济和现代技术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员工成为获得公司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如今,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建适用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的正确的激励系统。动机的概念已被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广泛研究,但是,大多数论文将注意力集中在金钱和其他外部奖励上。自我决定理论(SDT)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动机观,解释了人们可能如何被激励以及为什么会受到激励。自决理论表明,人们受到三种先天和
股权质押现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主要途径,截至2019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已有3106家进行股权质押,质押市值总规模达43967.23亿元。股权质押因其优点:审批流程简单、股东不丧失控制权、盘活账面股权价值实现资本的二次流通,使其备受股东青睐,尤其是控股股东。近年由于股市大幅波动,采取股权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频频遭受股价暴跌而被强行平仓,此类事件均暴露出股权质押存在较大隐患,对其的研究也更值得关
随着2014年并购政策的逐步放开,加上外部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并购成为公司规模扩张、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监管政策通过不断修订以适应并购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并购标的资产价格的攀升导致市场商誉减值风险不断积累,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利用并购交易形式趋向创新化、复杂化的特点掩盖真实并购目的,规避借壳上市监管,诱发大股东掏空行为。
并购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并购的风险日益显现出来。业绩承诺作为一种估值调整机制应运而生,为了规范业绩承诺的应用,证监会建立了业绩承诺制度,规定被并购方大股东或高管对标的资产未来的业绩进行承诺。即便有了制度的规范,业绩承诺存在的问题依然日益凸显。业绩承诺本来是为了防范并购中的“高溢价、高估值”现象而产生的,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签订了业绩承诺的并购中,业绩承诺不但未能成为抑制标的资产高估值的“利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