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氰菊酯杀虫剂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重要类别,由于此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广谱及对人畜低毒等特点,使其在农业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的使用量仅次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为杀虫剂中第三大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害虫杀伤力强,作用速度快,对哺乳类、鸟类及其他高等的脊椎动物的毒性不大,但这类杀虫剂对鱼等水生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鱼类的毒性试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地反应出此类农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对保护渔业生产和水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实验以鲫鱼成鱼和鲤鱼幼鱼为实验材料,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96hr LC50,及在经不同浓度氯氰菊酯暴露一定时间后对鱼类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PT)和谷丙转氨酶(GOT)酶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肾脏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亚急性毒性影响情况。 实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hrLC50为11.4μg/L。经0.114ug/L、0.57ug/L、1.14ug/L浓度处理后,随着农药浓度的增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这两种转氨酶的活力升高,表明此农药对鲫鱼机体的损伤也增强。因此,GPT和GOT活性可以作为杀虫剂对环境安全性的一种生化标志物。 我们测得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hr LC50为20.64μg/L,并以此为依据,设定对照组和2μg/L、5μg/L、10μg/L三个浓度组来进行氯氰菊酯对鲫鱼的96hr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鲫鱼红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剂量效应关系非常明显;乳酸脱氢酶LDH2、LDH3、LD4的活力有所增强,而LDH1和LDH5保持不变。 而氯氰菊酯对鲤鱼幼鱼的96hr LC50为12.6μg/L,以此为依据,我们设定对照组和0.28μg/L、0.58μg/L、1.14μg/L三个浓度组,暴露35天后,测定鲤鱼的生长指标并对鳃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对鲤鱼幼鱼的96h LC50为12.6μg/L;在1.14μg/L浓度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氯氰菊酯对鲤鱼生长的抑制作用,在0.58和1.14μg/L浓度组,可以观察到鳃组织有明显损伤。因此,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氯氰菊酯对鲤鱼的最大允许浓度初步定为0.28~0.58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