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皂矾丸对伊马替尼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复方皂矾丸治疗伊马替尼所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1年1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服用伊马替尼且产生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血常规水平,给予动态观察、调整伊马替尼用量、输注血液制品及加用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皂矾丸。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水平达可将伊马替尼加至标准剂量(400mg每天一次)所用时间;加用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情况;反复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次数;因血液学不良反应导致伊马替尼减量及停用的比例;针对血液学不良反应处理第15天、第1个月、第3个月的血常规水平;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分子学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两组第1个月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小板生成素(thermoplastic polyolefin,TP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B细胞、NK细胞水平对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临床疗效:(1)血常规水平达可将伊马替尼加至标准剂量所用时间:治疗组所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4.5天vs 6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反复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次数:治疗组发生≥2次血液学不良反应次数的频率低于对照组(41.4%vs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3)停用及减量伊马替尼的比例:治疗组停用伊马替尼的比例较对照组低(25.9%vs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伊马替尼减量的比例较对照组低(20.7%vs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使用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情况:治疗组人均使用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较对照组低(2000μg vs 2500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血常规不同时间比较: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第15天、第1个月、第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第1个月、第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第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分子学反应:治疗组12个月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率(MM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治疗组第12个月MMR4及以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2.机制探讨:(1)淋巴细胞水平:第1个月治疗组CD8+细胞、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均低于对照组(20.93±14.09vs 33.22±9.86,9.25±3.78vs 10.70±3.53,8.58±4.67vs 19.03±9.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9,0.000);而治疗组总T淋巴细胞、CD3+细胞、CD4+细胞、NK 细胞、CD4/CD8 高于对照组(67.86±13.01vs60.18±13.24,65.28±14.31 vs57.18±15.05,29.75±14.09vs20.80±13.42,1.97±0.91 vsl.07±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7,0.003,0.000)。(2)细胞因子浓度:第1个月治疗组CSF、EPO、TPO浓度高于对照组(102.62±73.55vs 48.01 ±53.71,3.68±2.06vs2.11±1.91,35.03±23.47vs19.03± 1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8,0.009);治疗组TNF-α浓度低于对照组(22.71±6.18vs29.15±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1.复方皂矾丸能改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服用伊马替尼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因此而导致的停药,从而使血液学不良反应患者获得较快、较深的血液学及分子学缓解。2.复方皂矾丸通过促进正性造血调节因子CSF、EPO、TPO生成,抑制负性造血调节因子TNF-α产生促进血细胞的生成及释放,同时调节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血细胞的破坏可能是其改善血液学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类除饮酒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原因外所致的以肝细胞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性疾病。NAFLD有影像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分子学等多种诊断工具,但缺乏较灵敏的早期诊断NAFLD的检验指标。PD-1/PD-L1途径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发挥着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在机体异常表达可导致免疫失衡,参与机
学位
近年来,阳泉市郊区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以改革求生存,靠科技促发展,推动郊区教育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现实,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科教兴区,先兴教育”...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适应校本化设计。文章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校本化意义出发,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校本化设计原则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探索、设计以及实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目的:辐射损伤的存在是核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肠道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了核事故医学救治的重点课题。腹盆部肿瘤患者放疗易发生放射性肠损伤,这不仅限制了治疗剂量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研究表明,放射性肠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护神经、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护心脏
学位
第一部分:调查攀枝花市及毗邻地区偏头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目的:调查攀枝花市及毗邻地区偏头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优化偏头痛管理提供帮助。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就诊的偏头痛患者进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1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
学位
目的:通过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中miRNA-126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L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8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及皮肤科就诊的53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为LN组,另选取同期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再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K)将LN组分为LN
学位
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肝细胞癌患者中脱氧胸苷酸激酶(Deoxythymidylate kinase;DTYMK)表达情况,并分析 DTYMK 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YMK对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方法:1肝细胞癌DTYMK单基因表达谱源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以及数据库 GEO(Gene Expression Omn
学位
目的:分析我国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硬化症(SSc)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预测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和SSc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 1、ATG3、ATG5、ATG12和ATG16L1在SS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0.01-2020.04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SS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LD的纳入
学位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受试对象106例,其中包括正常对照组20例、痛风患者86例,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将痛风患者分为单纯痛风组(52例)、痛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4例)。收集各受试对象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受试对象的血清FGF2
学位
目的:RNA结合蛋白中的ZFP36家族是许多炎症反应的负调节因子,在多种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高表达,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索ZFP36家族中的ZFP36L1在痛风性关节炎自发缓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拟为痛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10-2020.10期间门诊痛风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实验室分离血清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ELISA检测血清IL-1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