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然而,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程离不开实验课程资源的支持。除了实验室装备的实验课程资源外,人们已经发现,生活环境中的材料、物品、器具等也可以通过开发成为重要的实验课程资源。但运用起来最便捷、最灵活的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是人体本身,利用人体或人体局部充当实验器材开展的一类物理实验即所谓“物理体感实验”[1]。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大力开发设计并探索多方式、多渠道、灵活地运用“物理体感实验”,丰富和完善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对促进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体感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并将“物理体感实验”与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探索解决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如忽略学生的个体感受、缺乏科学探究经历、不利于学生知识迁移等问题;本研究对“物理体感实验”教学功能进行了探讨,依据理论归纳概括出“物理体感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设计了若干“物理体感实验"教学案例,同时开展了实践研究。选择赤峰第四中学高一年级同一物理老师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十五班为实验组,共61人,本组开展“物理体感实验”和常规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高一十六班为对照组,共61人,本组不开展“体感实验”只进行常规物理实验教学。从2010年9月至2011年月1月,历时一个学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习题测试、考试成绩对比,重点研究了实验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记忆、迁移、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等方面的变化是否显著。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开展“物理体感实验”教学,学生在感知、注意、认知策略以及记忆和表达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具体作用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向迁移;有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物理体感实验”是有效的、可行的。本研究可为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研究的反思,认为本研究还存在不足,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进一步完善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