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小说《歧路灯》以精细之笔描写了十八世纪开封的城市风貌,勾勒出了清代开封市民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一幅十八世纪开封的“风土生活志”。然因种种原因,《歧路灯》问世以后知者甚少,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河南乡间地区传播,直到二十世纪印本出现,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本文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空间理论知识,对李绿园笔下开封的城市空间以及《歧路灯》所反映出的清代开封的市民生活进行分析。力图以小说文本为原点,结合清代相关史料及相关文本,探讨李绿园通过小说对开封文学形象的建构。并试图对李绿园在书写城市时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剖析。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进行论述,同时对《歧路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论文的创新性及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对开封的历史书写图景进行研究,笔者尽力爬梳较多的文献资料,指出在北宋文人笔下,开封作为宋代都城呈现出无限的繁华。到了南宋,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将北宋时期的开封当做标杆和比较对象,南宋文人笔下的开封表现出明显的对故都的追忆。明清时期由于开封的城市地位不断边缘化,文人在描写开封时依然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宋代,缺乏对开封当时情形的描写,开封的城市形象在明清时期走向了模糊。第二章主要结合文学地理学以及相关空间理论知识对《歧路灯》所塑造的开封地理空间与城市空间进行分析。李绿园在小说中塑造的开封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景观建筑都是一一写实的,这与李绿园对开封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息息相关。同时在这一章,笔者结合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对小说的空间叙事进行研究,指出李绿园独特的时空叙事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主要对《歧路灯》所描写的清代祥符县的市民生活进行分析。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他们在城市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能直观反映出城市的精神与内涵。论文首先从市民的文化生活着手,对清初开封各式各样的人生礼俗以及宗教信仰活动进行论述。其次,清代开封经济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夜经济”的兴起与流行更是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指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开封市民面对城市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最后,对小说所描绘的开封政治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开封的教育模式与科举制度,对清代开封的官场环境进行分析。第四章总结李绿园在文本中建构的开封城市形象,指出李绿园笔下的开封不仅是中州理学名区,而且是一座世俗欲望之城。同时对李绿园独特的艺术手法进行探讨,指出写实主义手法与大量使用河南方言对建构开封文学形象的重要意义。结语可看作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概括。中国古代文人素有书写开封的传统,随着开封城市地位的下降,文学作品中的开封形象逐渐走向模糊和虚化。及至清中期《歧路灯》的问世,河南作家李绿园以真实的笔法描绘了清代开封城市的大量生活图景,建构了开封独特的城市形象。在李绿园笔下,清代的开封具有中州理学名区和世俗欲望之城这样的两种形象,开封在李绿园笔下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