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龋病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其高发性和广泛性,其危害不言而喻。儿童是龋病发病率高的人群,而且治疗困难,而且容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其危害更加突出。龋病是典型的细菌造成的感染性疾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龋病的发生是口腔微生物种群和牙齿表面的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的,并不是单独一种或几种致龋菌在起作用,为此研究龋病发生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对于明确龋病的发生过程以及龋病的病因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具有非常明显优势,本研究是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龋病程度儿童和非龋儿童牙菌斑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多样性,期望获得与儿童龋病发生相关的微生物菌群,并对四种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上的微生物种群进行富集菌群分析,从而为深入了解龋病发生的微生物种群变化情况,为龋病预防及治疗提供生物防范措施。方法:2015年在德州市德城区幼儿园随机抽选135名6岁儿童,对其进行龋病检查和牙菌斑样本收集,分为无龋组、低度龋、中度龋、高度龋四组。随机抽取四组各3名6岁儿童的牙菌斑样本纳入研究,取样获得的牙菌斑样本常规提取DNA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针对16SrRNA基因V4变异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测序分析各组口腔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总计得到条516248序列,经过预处理统计和质控得到的有效序列为478272条,平均为43021。经鉴定有21种菌门和238种菌属。各组之间的微生物群有较大相似性,菌群微生物主要有5个主要优势菌门:Frmicutes(厚壁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Fusobacteria(梭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经过分析发现有7种主要优势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Parascardovia, Aggregatibacter三个菌属的菌群在龋病的发生过程中处于优势,从而显示这些菌属与龋病的发生发展应该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结论:1不同龋病程度的儿童牙菌斑微生物种群有比较大的相似性,从而证明了生态型菌斑学说的正确性。2随着龋病严重程度的增加,确实有一些微生物种群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与龋病的发生相伴而行,其中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我们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龋病发生的微生物病因学,进一步验证生态型菌斑学说,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