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瘫患儿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儿的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吞咽功能的改善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0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瘫伴有吞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取以综合康复治疗为主的基础治疗,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脑瘫伴吞咽障碍患儿共80例,分别应用IOE及持续性鼻胃管管饲法(PNG)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并探讨IOE对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针对80例患儿,由康复医学科专业吞咽治疗师对其吞咽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由康复医学科医师对其基本信息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评估。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8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儿包括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5±2.10月;对照组患儿包括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5±2.12月;对两组患儿之间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体重、上臂围、吞咽障碍调查(DDS)评分、肺炎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由专业康复治疗师给予脑瘫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IOE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PNG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在入院24h内和治疗3个月后的吞咽功能、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以及肺炎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HB、TP、ALB、PA、体重及上臂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儿的HB、TP、ALB、PA、体重及上臂围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的HB、TP、ALB、PA、体重及上臂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871,P=0.004),且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2=18.66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儿DDS评分比较(t=0.144,P=0.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儿的D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t=4.227,P=0.000;实验组t=15.115,P=0.000),且实验组D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0.38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治疗前两组患儿肺炎发生率比较(c2=0.052,P=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水平(c2=22.02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E较PNG更能在很大程度改善脑瘫伴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并且能够降低肺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