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氨酯高弹多孔混合料(Polyurethane Porous Elastic Mixture,简称PPEM)在成分组成上与传统沥青混合料存在较大区别,采用聚氨酯胶粘剂作为结合料,集料中掺配有大比例的橡胶颗粒,而橡胶颗粒和聚氨酯的使用会对混合料的抗磨耗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YFB2601200)资助,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图像处理手段对PPEM的磨耗状态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YFB2601200):道面设施寿命增强与性能提升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高弹多孔混合料(Polyurethane Porous Elastic Mixture,简称PPEM)在成分组成上与传统沥青混合料存在较大区别,采用聚氨酯胶粘剂作为结合料,集料中掺配有大比例的橡胶颗粒,而橡胶颗粒和聚氨酯的使用会对混合料的抗磨耗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1YFB2601200)资助,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图像处理手段对PPEM的磨耗状态进行研究,分析混合料表面纹理参数与抗磨耗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抗磨耗性能良好的混合料橡胶颗粒掺量和油石比,验证最佳配比下的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为PPEM后续研究提供支持。首先,确定路面模型和轮胎模型的材料参数,包括路面弹性模量、轮胎形状的几何非线性、橡胶、帘线-橡胶复合结构体的材料非线性等参数,构建胎-路接触模型,对不同胎压、不同荷载、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胎-路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受力变化状况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在荷载为2000N、胎压为250k Pa、行驶速度为80km/h的情况下,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主应力和主位移等会发生明显变化,为后续聚氨酯混合料抗磨耗试验提供试验参数。其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聚氨酯高弹多孔混合料表面进行图像特征提取,结合相关的图像增强和分割等分析方法,采取中值滤波、迭代式阈值法手段对聚氨酯混合料图像进行处理,引出试件表面上凸个数及上凸面积两个参数,为后续研究聚氨酯混合料抗磨耗性能提供新的评价指标。然后,针对不同橡胶颗粒掺量、聚氨酯用量,对混合料试件进行磨耗试验,利用铺砂法、摆式摩擦仪分别测试不同磨耗时间下试件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再分别提取不同磨耗状态下的混合料试件表面纹理,利用图像处理方式对试件表面的上凸颗粒个数和上凸面积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橡胶颗粒掺量和聚氨酯用量对聚氨酯高弹多孔混合料表面纹理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灰熵关联方法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发现在2mm~5mm等效直径范围内试件上凸颗粒面积变化与聚氨酯混合料抗磨耗性能优劣相关度最大。最后,选择抗磨耗性能较有代表性的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车辙试验测试高温稳定性、小梁弯曲试验测试低温抗裂性、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水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聚氨酯用量为4.3%且橡胶颗粒掺量为10%的聚氨酯高弹多孔混合料不仅抗磨耗性能优良,其他路用性能也更优越。
其他文献
当乘客出行的目的地并不在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内时,乘客就需要在轨道交通站点就近换乘公交车抵达目的地,那么这条公交线路就具备了接运轨道交通换乘乘客到达目的地的功能。通过对电动公接运交与轨道交通的乘客接运关系进行分析,为电动接运公交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优化后的电动接运公交调度策略对提高乘客运输效率、提升乘客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电动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形式、特征等进行分析,对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成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不断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调度、车站管理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是影响车站运营、预警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和高精度地对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进行预测是提高轨道交通系统
互通立交通过协调车流以及空间转换来达到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效果,是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通立交的设置形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率。虽然立交主要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作为重点,但是由于立交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驾驶人在立交环境下行驶仍会面临较多的风险。立交设置间距、分/合流区、视距、匝道半径等因素,都会对驾驶人产生不同的驾驶负荷,使其无法保持正常的驾驶状态,驾驶
近年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下快速路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相较传统道路隧道,具有多点进出、线形复杂、车流量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复杂,人员疏散困难,因此城市地下快速路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安全风险,逃生救援不及时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本论文以上海北横通道泸定路枢纽为依托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缩尺模型验证、全尺寸数值仿真计算等方法,对城市地下快速路入口和出口的人员安全高度处的
边坡一旦发生破坏,其危害程度仅仅小于地震次生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合理布置边坡监测对于预防灾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而边坡工程失稳灾变机理及破坏模式等的相关研究,是准确判断边坡危险区域及灾害的预测的基础。针对如何合理设计边坡监测网络,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方法,首先对边坡进行分类,总结土质边坡、岩质边坡等典型边坡的失稳模式,对其牵引式滑坡力学机制和推移式滑坡力学机制进行分析。通过FLAC3
城市道路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控制着城市道路的进出和行车方向的转变,对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相关规范仅对快速路的车道数平衡设计有所规定,而对快速路以下等级的城市道路如主干路,并未明确规范车道数平衡设计,同时城市道路互通立交在进出口区域常常由于受到可利用空间不足或工程成本的限制,存在进出口处车道数不平衡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道路互通
本文针对钢管内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粘度大、泵送难、收缩大、易脱空等问题,依托于某特大跨劲性骨架拱桥项目,开展钢管拱内C80自密实混凝土(C80SCC)的配制及性能研究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绝对体积法设计钢管拱内C80SCC初始配合比,通过对不同砂率、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集料种类等17组C80SCC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优化配合比:水143kg/m~3、水泥41
随着道路服役期的推移,沥青路面的温缩开裂问题逐渐突显,由于不可抗力的环境影响,致使此类病害难以完全消除,只能采取一些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现象的发生,其中原材料和级配的优化组合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改善措施,也是国际前沿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对集料和沥青的特征参数以及级配的表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将沥青混合料的温缩性能量化处理,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将其分别与集料、沥青和级配的表征指标建立联系,得到影响沥青
为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级配碎石基层路面应运而生。广河高速惠州段采用倒装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属广东省首例且规模最大,是探索广东省新型路面结构的一次有益尝试,但也缺乏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论文以《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沥青路面长期观测研究》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其路面的应用现状、结构特征、设计指标及使用性能评价、衰变、预测等进行研究;为后续
本文以四川省遂德高速公路鸡公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软硬互层水平岩体小净距偏压隧道的施工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软硬互层水平岩体小净距偏压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形、塑性区分布以及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太沙基极限平衡理论,考虑水平软硬互层围岩特性对隧道围岩进行滑块体分区,推导了软硬互层水平岩体小净距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