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强国富民和稳定发展,是政府、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宏观税负高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税负畸高的主要原因:“分税制”以来,税权分配向中央集中并趋于规范,但事权划分改革止步不前,存在政府事权范围过大、政府间事权重叠严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事权划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导致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断下沉,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纵向失衡,使得地方财政产生巨大缺口,于是地方政府伸出攫取之手,通过土地财政、乱收费等方式增加收入,极大地推高了宏观税负。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将宏观税负约束至合理区间,并科学合理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是破解中国财政困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部分。首先,国际比较。在国家结构、经济水平差异的视角下,比较了美、英、俄、蒙四国的政府间事权划分模式,并将4国拓展到81个国家,归纳不同类型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共性和特性,提炼出若干经验启示;其次,历史、现状与比较。梳理中国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讨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为事权划分改革指明方向;再次,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是在理论分析中,界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Barro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二是在实证研究中,利用熵值法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检验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使用Lind-Mehlum方法估算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的最优值,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为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域下,结合国际经验、现实情况以及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从四本预算分别展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部分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制定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
  可能的创新之处:
  1、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角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1)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以及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已有文献中关于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研究,往往就划分而谈划分,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支出责任定量划分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事权定性划分的层面,无法深入到支出责任定量划分的层面,使得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划分处于割裂状态。二是无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宏观税负畸高的问题。这是因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上划或下调,都无法改变总财政支出,进而无法降低宏观税负。因此,本文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先参考前人测度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宏观税负合理区间,再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部分政府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划分各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最终降低财政支出和宏观税负至合理区间。
  (2)较大拓展了国际比较的视野。其一,已有文献中的国际比较研究,往往利用国际数据库的二手数据或者样本国家的政策文件,进行定性分析或者政策解读。本文则从美、英、俄、蒙四国的财政部、统计局等网站,收集详细的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二,已有文献注重案例研究,缺乏分类比较。本文依国家结构、经济水平的差异,将目标国家分为四类,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样本数量扩大至81国并进行分类比较。
  2、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的关系
  财政分权的已有文献,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
  理论分析中可能的创新之处。本文利用Barro模型,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代际效用总和最大化,并纳入央、地两级财政支出,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θl?=γ/β+γ。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过高不利于发挥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益,过低则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信息优势,都将造成效率的损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实证研究中可能的创新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其次,通过Lind-Mehlum方法进一步检验倒“U”型关系,并据此估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最后,发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过高,远高于其最优值,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时,注重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如在普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
  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地间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和事权划分的积弊,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界定事权范围。梳理已有文献、财政账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界定公共卫生事权的范围,明确相应支出内容。其次,现状分析。通过分析公共卫生领域的行政体系结构、详细数据,以及事权改革文件,探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与改革。再次,开展理论分析,并找出改革方向。归纳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路径,并基于此找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要素和事权划分的重要方向。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和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从责任分配、行政体系、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休假与工作休假策略在柔性制造、呼叫中心和计算机通信网络等领域中有强大的应用背景,过去的几十年间,学者对休假与工作休假排队模型展开了深入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往往假设只有当服务台的休假完成后,服务台才会开始正常工作。但是在实际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为了及时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服务台会立刻终止休假并恢复正常工作。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了N-策略休假与休假中断的排队系统中的顾客的均衡策略和社会最优策略。
公司年度报告是上市家族企业披露信息的重要工具,对中小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意义重大。上市家族企业终极控制人长期参与公司业务,相对于其他中小投资者更具有信息优势,有能力又有动机对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进行操纵。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业绩归因之间存在差异,但很少对家族企业间存在的异质性展开讨论。本研究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角度出发,研究其对自利性业绩归因的影响。中小投资者可以根据相关
国家政策作为政府实现一定经济和社会目标,扶持与鼓励特定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弥补市场缺陷、调控市场运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企业又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政府经常会制定一系列补贴、税收、立法、宣传、激励等措施,对企业运营管理提供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作用。在政府的一系列引导调控政策中,政府补贴是运用最多的调控工具。中国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施补贴政策,六十多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探索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基,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发展的成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为依据,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说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条件、基本内容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启蒙先驱之一,20世纪以来,以王夫之的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大“显学”,在国内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冯友兰是建立中国现代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诠释框架对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加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既对船山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作出肯定,又对其哲学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无论我们是研究冯友兰哲学还是研究船山哲学,都是“可超而不可越
学位
意识形态问题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还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人们能否更好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齐泽克是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后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兼顾了继承性与时代性,本文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的梳理。  齐泽克在继承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和拉康分裂主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黑格尔辩证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上层建筑”范畴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由于马克思文本表述的不明确性和富于变化性,“上层建筑”范畴的内涵、外延及分类在后世的研究中始终备受争议。我国大多数哲学教科书依然沿用着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对上层建筑的解读,这些解读总体上能够反映上层建筑的本意,但是仍存在诸多不可取之处。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错误的思想误导了大批学习者,尤其是青年学生。  本文的第一部分综述了论文的
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当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哈贝马斯对人类社会交往行为进行研究。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受西方语言哲学和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思想、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等的影响。哈贝马斯对近代的意志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反对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同时批判了韦伯的工具理性思想,强调人类社会的交往理性,语言是交往行为的媒介,在人类的生活世界中以理解为导向,实现主体间的互动。哈贝马斯
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竞争也转变成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竞争。对于城市发展来说,科技投入是其前进的动力,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能源支持作用。而对于科技投入自身来说,一定数量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其整体的使用效果。同时,科技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因此,对于科技投入与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与加大社会整体对科技投入的相关性认识,
学位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推动更多人享受现代文明的必然路径。由于起点阶段不同,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而中国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开启于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率保持了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使得城市人口规模增加了6.5亿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口的2倍、日本人口的5倍、德国人口的7.8倍、法国人口的近10倍,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城市化发展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