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与国际交往的势趋频繁和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并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号角的吹响,中国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使得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当前,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基础教育也由以往的蒙、汉双语教学逐步扩展为蒙、汉、英三语教学。而能否具备一支整体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较高的蒙古族英语教师队伍,则关系到顺利地、高质量地、全面地实施三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故此,高等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培养从事民族基础与中等教育的蒙古族英语师资的历史重任。于是,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蒙生班”的“零起点”英语教学研究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针对内蒙古地区高校“蒙授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对策和模式。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四大部分。 首先,对本课题的学术价值、研究的方法及相关研究进行描述,同时,简要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蒙授班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其次,对内蒙古地区的社会背景、高等师范英语专业“蒙生班”以及作为个案研究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及其周边社区环境进行了介绍,并对“蒙授”、“蒙生班”、“师范类蒙授”这些概念给予界定。其次,鉴于该专业“蒙授”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分析和讨论蒙古族师生的汉语水平和三语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前提。第三,通过调查与访谈,在了解到蒙古族教师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好和三语态度普遍积极的这一现状同时,又针对内蒙古教育厅对该招生专业要求进行蒙语授课,以及目前在教学中因蒙生“零起点”的需要而所采用的蒙语和汉语授课模式的优势与弊端进行了进一步对比和分析,提出在四年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阶段中,对“零起点”蒙生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即由专业基础课的初期以汉语为主要授课语言逐步过渡到专业后续课的后期以英语为主要授课语言的“适时”英语教学模式。最后,全面总结并针对目前内蒙高校蒙生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的“初始”状态提出建议。 本文重点介绍、分析、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学生的汉语态度、汉语表达、汉语学习以及掌握情况;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态度、认知方式、学习策略以及蒙古族教师和学生对待借助汉语进行英语教学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站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民族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比“零起点”蒙生班在英语教学中,汉语与蒙语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分析由此对学习者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从实际出发,了解和掌握教师与学生对三语的学习态度和汉语的综合水平,以及对蒙生英语教学特殊性的认识,剖析学生学习心理与动机,从而找出在英语教学的适当时期,借助汉语作为主要课堂授课语言,进行适合“零起点”蒙古族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