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支循环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的影响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脑梗死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脑梗死发病原因、其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内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在脑的供血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脑的侧支循环建立可以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来防止脑缺血的发生,脑侧支循环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血管梗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的内在机制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大血管的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脑梗死,例如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后发生的脑梗死的研究却比较少见,对中青年小血管梗死的研究则更少,这对于脑梗死机制的阐明和小血管梗死临床针对性治疗造成极大的限制。本研究的患者都是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慢性闭塞的患者,他们之中新发小血管梗死的患者的比例很高,由此可以对小血管梗死的特点进行研究。同时,这部分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其小血管梗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以往关于脑血管传统危险因素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的结论存在的不一致性,那么对于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慢性闭塞的患者其危险因素又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有怎样的关系?这是本研究要探索的问题。研究目的:探讨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脑血管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对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M1段)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90例单纯M1段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44.6±9.7)岁,并将其分为新发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两组,有新发梗死灶者50例,无脑梗死灶者40例。并对其脑梗死发病情况、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及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0例M1段慢性闭塞患者年龄分布趋势为50~59岁组最多,占37.8%,20~29岁组最少,占8.9%。有无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94,P>0.05。2.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与是否发生脑梗死无显著相关性。3.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血流分级与其是否有脑梗死呈显著的负相关(r=-0.76,p<0.01),新发脑梗死组侧支血流分级(采用ASITN/SIR的血流分级系统评估)1、2级占84%,而无脑梗死组1、2级只占10%,3、4级占90%,高于有脑梗死者,侧支血流分级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γs=-0.76,P<0.01。4.有无脑血管危险因素两组的侧支开放程度1级(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2级(眼动脉逆流和软脑膜侧支)和3级(新生血管)是否开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侧支开放程度1级是否开放与年龄、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呈正相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支开放程度2级是否开放与年龄、发生高血压、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呈负相关,与高血脂、糖尿病呈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侧支开放程度3级是否开放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呈正相关,与年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侧支血流分级与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之间的相关为负相关,而侧支血流分级与高血脂、糖尿病之间的相关为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只有糖尿病与侧支血流之间的相关在统计学上显著。结论:1.本研究未显示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发生,以及脑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侧支血流分级具有相关性。2.MCA-M1段慢性闭塞使得侧支循环有充分时间建立,其侧支循环的血流分级起到重要作用,血流分级越高越不容易发生脑梗死。3.本研究结果从侧面支持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后,如果血管神经网络建立不充分,动脉的上游神经血管单元灌注阻力则会增加,从而会减少下游神经血管单元的灌注,使其供血不完全而导致梗死,可能是发生此类梗死重要的机制之一。4.本研究结果显示,侧支血流分级是侧支循环评估指标中一个较为敏感和有效的指标,未来关于侧支循环的研究要充分考虑侧支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的特点,且有必要将其纳入重要的研究指标,来探索侧支循环的形成、建立和发挥代偿作用的内在机理。5.未来的在脑卒中研究中,要将那些动脉慢性闭塞且有充分时间建立侧支,但是其侧支代偿很差的患者重点纳入到研究当中。
其他文献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改 应用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423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最主要的平台,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坚实基础。就学校课程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念引领应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先导与主线,成为课程建设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建设。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用心去建设学校的理念系统。首先要挖掘提炼出学校的核心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它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实践研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0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生命的本性。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明确了其指导思想的学生本位。生本教育实验也在事实上证明了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初中数学代数部分内容中,除了数与式的运算,那就是函数,方程、不等式这三个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模型。其中方程是解决生活中等量关系的模型,不等式是解决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模型,函数是解决生活中变量关系的模型。它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综合题,历年来是中考热点之一,主要采用以函数为主线,将函数图象、性质和方程及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G640  讲评课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双基,规范解答,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开发创造等。目前,在试题讲评时总有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做过,只要针对学生测验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讲评时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是否掌握就不闻不问,这样的讲评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彻底改变“我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不会我也没有办法”、“这道题已经讲过多遍
目的 为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因排便而致的并发症,达到提高治愈率.方法 通过286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从健康教育,提高认识,饮食计划,腹部按摩及温水泡脚等护理干
摘要:在文[1]的基础上,本文另给出了一道高考题的几种新的解法,丰富了其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考题;研究;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在文[1]中,作者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给出了2008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第4小题的多种解法,并且还以表格的形式指出了在每种解法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此题为契机提醒广大老师注重基础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通过对该题的再研究,本文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