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公共物品为研究对象,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历史沿革分为三个时期即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税费改革时期,并做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当下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借鉴了美德日三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成功之处,通过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思路和路径。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和财政学等学科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和历史研究法,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条件,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力求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本文认为破解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政府需加大统筹城乡和反哺农业的力度,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系和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此外,还需走出单纯的依靠政府力量的思维,在政府和市场之外引入其他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其他力量的合力,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决策机制的多中心化,资金筹措机制的多中心化。 首先,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选择上,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农村公共物品,选择合适的供给主体,可采用政府单独供给、市场供给、第三部门供给等;在供给模式的选择上,可采用政府化模式、私人化模式、俱乐部模式、合作型模式等。 其次,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上,必须改革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建立民主、科学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和供给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实现政府、农民共同决策的局面。 再次,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资金的筹措机制上,针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不同性质,必须实现筹措机制的多中心化,实现资金筹措渠道的多元化。国家除应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外,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可以运用财政贴息机制,积极引导金融系统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政府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私人资本参与提供农村公共物品,运用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和行业协会介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