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12345678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健康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目前,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食源性病原体的污染,对人们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在世界范围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最为常见的三种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许多食品中,尤其是水产品中可能同时存在该三种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特异的多重检测技术至关重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传统培养法外,许多新技术已应用于病原菌的检测。其中,核酸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NAAT)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出痕量目标分子,具有扩增速度快、灵敏高、特异性强等诸多特点,是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传统的核酸扩增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常需要精密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且耗时相对较长,并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本研究将RPA技术应用于多重核酸检测技术中,与侧流免疫层析技术结合建立多重LFD-RPA体系,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多靶标同步快速检测。
  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GenBank登录号:EF529607.1)、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GenBank登录号:GQ228073.1)、沙门氏菌fimY基因(GenBank登录号:JQ665438.1)为检测的目的基因设计RPA特异性引物。通过实验,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RPA上游引物标记生物素(Biotin)、副溶血性弧菌RPA上游引物标记羧基荧光素(FAM)、沙门氏菌RPA上游引物标记Cy5,三组RPA下游引物均标记地高辛(Digoxin)。经过系列多重RPA反应体系优化实验,确定最终多重RPA反应体系如下:基础缓冲液(含dNTPs)25μL、10μM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下游引物各2μL(终浓度400nM)、10μM副溶血性弧菌上下游引物各0.75μL(终浓度1500nM)、10μM沙门氏菌上下游引物各2μL(终浓度400nM)、三种致病菌DNA模板各1μL、酶10μL、280mM醋酸镁2.5μL,最佳反应温度为37℃,最适反应时间为10min。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多重LFD-RPA技术特异性强,只能检出目标致病菌,且三种目标致病菌之间无交叉反应,与其它食源性致病菌也不存在交叉扩增。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多重LFD-RPA方法检测灵敏度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检测限分别为2.6×101CFU/mL、7.6×101CFU/mL、1.3×101CFU/mL。结合TSR-200胶体金读数仪读数结果绘制标准曲线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03、0.9928、0.9945。
  人工污染样品检测实验中,多重LFD-RPA方法检测人工污染食物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限分别为4.5×101CFU/mL、8.3×101CFU/mL和2.7×101CFU/mL。对应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2-106.22%,93.73-107.59%和92.96-106.66%。实际样品检测实验中,分别使用多重LFD-RPA和传统培养法检测123个食物样品。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本地市场样本和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检出率均分别为1.9%和0%。
  本研究将RPA扩增和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结合,建立多重LFD-RPA方法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此外,为了突破试纸条无法进行定量检测的瓶颈,尝试使用了胶体金读数仪(TSR-200)来扫描和分析试纸条测试线上的彩色信号,对多重LFD-RPA定量化检测进行初步实验。同时,胶体金读数仪的使用减轻了肉眼读数的误差,提高了准确性。除此之外,它还成功地应用于实际食物样品检测。多重LFD-RPA测检测是一种快速,便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技术,且操作简单,无需复杂仪器,它将有助于食源性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为资源匮乏地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铁皮石斛、杭白菊、浙麦冬和浙贝母都是极具商业价值的中药材,在大规模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这些中药材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由于种植技术的不规范加上农药的乱用滥用,使得植株病原累积、抗病性减弱,植物真菌病害爆发严重。本文在探明引起这些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后,为每种药材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诊断多种真菌病害的分子诊断技术,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出了可以抑制这些病原真菌生长的抑菌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效的测定,旨在为这四种
学位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类天然有毒代谢物或次生代谢物。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即使浓度很低,它们仍可通过被进食后进入人体内从而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桔青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属于霉菌毒素的一种,且可能共存于单一农产品中,造成更大的潜在威胁。因此欧盟及中国等国家已明确规定这两种霉菌毒素的法定限量值。  本论文在建立多靶标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的基础上,更换抗体标记材料建立了基于铕
学位
黄粉虫内含丰富的蛋白资源,常被称为“蛋白质的宝库”。本研究以黄粉虫为原料进行可控酶解,从水解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具有抗凝血性质的生物活性肽;合成鉴定得到的抗凝血肽并对其凝血酶活性抑制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对抗凝血肽进行修饰以增强其凝血酶抑制活性,并对该抑制机理进行初步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酶促水解黄粉虫制备抗凝血肽工艺研究:选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黄粉虫幼虫最佳水解条件探究,采用Plac
学位
茭白是中国第二大水生蔬菜,种植区域遍布全国。茭白种植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一种不可食用的灰茭,是导致茭白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灰茭与正常茭的内生菰黑粉菌具有较大差异性,而菰黑粉菌是一种专一性侵染茭白的真菌,与茭白互作历史已有千年。因此基于菰黑粉菌的基因组开发茭白表型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成为一种可行且便捷的途径。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用于鉴定灰茭苗的分子标记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证明这个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
学位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cvHangbaiju)为“浙八味”中药材之一,原产地是浙江省桐乡市,其种苗已被国内外广泛引种。菊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刺吸为害杭白菊植株叶片和花瓣,基于本组前期的菊园叶蝉种群动态调查和叶蝉在杭白菊不同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监测,本研究探讨杭白菊不同品种抗叶蝉性能的差异。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
学位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攀升,高温胁迫已经成为威胁农作物产量和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应对高温胁迫引起的水稻减产,探明水稻的耐高温机制,通过基因克隆、热驯化等手段开发水稻耐热品种已迫在眉睫。  本论文以野生型ZH11、突变体hst、HSTL过表达转基因植株(OE-HSTL)以及CRISPR/Cas9-hstl突变体植株为材料,研究了HST转录因子及其同源物HSTL在高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主要研究
学位
核桃(Juglans regiaL.)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有着营养、益智、药用和食疗等多重价值。核桃乳是一款以优质核桃仁为原料加工制造的纯天然植物蛋白饮料,倍受消费者喜爱。但市场上核桃乳掺杂使假现象层出不穷,急需建立针对核桃乳等坚果饮料的实用、快捷、准确的真伪鉴定方法。因此,本研究以市售常见的10种坚果及非坚果大豆和9种不同品牌的核桃乳及1款山核桃乳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条形码、高分辨率熔解曲
学位
羊毛是绵羊养殖业的主要副产品之一,也是牧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中国是畜牧业大国也是绵羊资源大国,羊毛产业是中国牧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纺织纤维中的天然材料,羊毛因其有多种优良特性在纺织业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优良的细毛(直径13~24μm)更是许多高端纺织品不可或缺的材料,但中国纺织所需羊毛2/3依靠进口,其中细毛的进口依赖性更大。中国绵羊养殖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
学位
桑椹是桑属(Morus spp.)植物的果实,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成为开发功能性食品的优质原料。桑椹资源丰富,以色泽划分主要有红紫色和白色等不同品种,目前国内主栽的是“大10”品种,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桑椹品种,“白玉王”等也在生产中得到很好的推广。桑椹品种的品质差异不仅在色泽,还有可溶性糖、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等。本研究选取“大
学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强,是亚洲许多水稻种植区主要的迁飞性害虫。作为一类专食性昆虫,褐飞虱严重危害水稻作物产量。褐飞虱的E74基因以及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基因Ets,都属于ETS(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E74基因影响昆虫的化蛹和卵巢发育等,还参与调控卵黄发生和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表达。褐飞虱的E78基因是核激素受体超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