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所医治12例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其中,2例患者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6例应用支架辅助技术,3例应用球囊辅助技术;支架辅助技术首先选择合适的Solitaire AB支架跨动脉瘤颈后预释放,再将微导管超选入瘤腔内,完成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然后完全释放支架,长度超出瘤颈近、远端各5mm;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时,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腔内后,球囊置于瘤颈后,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双导管技术是将两种合适的微导管均超选入动脉瘤腔内,先通过一根导管填入合适的GDC,暂时不解脱,再通过另一根导管依次填入GDC直至满意,最后解脱首次填入的GDC。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DSA检查;依据Hunt-Hess分级来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0%,男1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平均49.6岁。5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头痛伴恶心、呕吐11例;视力障碍1例;视野缺损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头痛后突发昏迷2例;肢体抽搐2例。11例表现为SAH, H-H分级:Ⅰ-Ⅱ级8例,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GOS评分皆恢复良好,随访平均10.1月(5-17月)无复发。结论:①眼动脉段动脉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临床症状与动脉瘤位置及有无破裂出血相关,无明显特异性。②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手段,尤其是CT和DSA检查,对确定动脉瘤有无破裂出血及其形态、大小、瘤径宽度有重要意义。③眼动脉段动脉瘤位置深、宽颈大型者多见,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最佳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