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使景观设计流程精炼而高效,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激光测距仪的应用,更是推动整个设计行业巨大变革。这无疑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便是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的不适应性,从而质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对响应市场需求的技能课程而言,的确需要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但是,对发展人体内在素养与能力的课程而言,经典的基于身体感知的基础课程反而更有利于学生训练与培养。因为不管时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使景观设计流程精炼而高效,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激光测距仪的应用,更是推动整个设计行业巨大变革。这无疑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便是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的不适应性,从而质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对响应市场需求的技能课程而言,的确需要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但是,对发展人体内在素养与能力的课程而言,经典的基于身体感知的基础课程反而更有利于学生训练与培养。因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提升人的内在感知能力不是阻碍而是推动力。基于知觉现象学的景观场地认知构建过程,是场地条件中自然因素的真实场地研究过程。其教学理论来源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詹姆斯·科纳于1990年发明的基于“真实场地”的景观基础训练课程,它指向身体感知与体验对场地或场所的重新认知。中国近年来也逐渐重视景观基础课程中的认知与表达部分。整篇文章的理论部分可以归纳为:首先,阐明景观感知、景观偏好、景观认知的三重认知构建,以及知觉现象学所强调的身体知觉、身体运动与空间的关系。然后,追寻知觉现象学与景观的渊源以及与场地的关联,并解析景观场地图绘表达的三种类型的不同侧重点。再次,通过对比传统测量与现代测量的优缺点,表明场地丈量对训练身体的尺寸和空间感知能力的有效性。最后,突出场地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使场地的身体感知和场地自然条件的搜索与记录,落实到场地自然因素的分析。教学实践可以总结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场地初识、场地熟悉、场地测量、场地分析。多次往返场地观察可以逐步形成基于真实场地的“景观感知-景观偏好-景观认知”的认知过程。并与认知过程紧密结合的四种身体体验观:“语言身体”体验观、“知觉身体”体验观、“运动身体”体验观、“空间身体”体验观,共同构建知觉整体的景观场地认知。以此确定场地分析是基于身体认知基础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基于资料和数据统计的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脑室灌注联合侧脑室外引流与单独侧脑室外引流两种处理方式,探讨rtPA脑室灌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2月01日-2020年07月31日期间在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77例,其临床的相关表现、体征、检验结果、肺部CT等影像学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痰培养+药敏结果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本文以油画《绿意麓山》系列作品的创作报告为题,以写意风景油画的色彩语言研究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在写意风景油画创作中色彩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文章一开始从写意油画的发展以及岳麓山的自然人文历史入手,说明了此次创作选择以岳麓山为题材的缘由以及写意创作手法选择的初衷,写意油画的色彩语言的表现主要取决于画家对于自然风景的观察与认识方法的不同,在创作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色彩语言体系,文中主要列举了几位写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数量呈指数式增长,因此如何从众多的知识中把握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成为当代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亦提出内容聚焦大概念的基本理念。大概念能解释较大范围内的一系列相关的科学现象、事实以及相互关系,但其较为上位,时间跨度大、数量少,且不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大概念下辖的重要概念是对大概念的支持和具体描述。可见,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
本创作报告围绕水彩肖像画中表情的表现,展开自己的论述与探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社会、家庭、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压力来临时,人们的负面情绪可能会隐藏起来,很多人的脸上呈现出复杂的表情,需要人细细揣摩,因此一种模糊的、微妙的表情出现了。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显性的表情,还应该寻找隐性的表情。本文将以水彩作为媒介,研究人物表情中的隐与显。我的创作对象大多来源于身边的人,表达的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
湘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湖湘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兼具纤细浪漫与热情豪迈的地域色彩,几经沉浮,是既包含手工制作又有艺术价值的文化作品。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在保存上需要更加科学性、整体性和本真性,在继承上需要将传统文化价值嵌入百姓生活,在发展上需要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制造,在弘扬上需要将创新的时代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但是,传统文化元素及其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演变规律的发现
目的: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是关键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之一。研究显示ECRG4在包括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ECRG4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CRG4是一个重要的癌症调控基因。但ECRG4是否同样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仍不明确。方法: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必要性和挑战性,如何通过英语语言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是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阅读是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课程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可结合战"疫"时事,通过科学准备英语战"疫"阅读材料、有序实施教学环节、巧妙引入思政元素,实现"化育无形"的思政教育目标。
旅游作为一种跨区域的休闲消费,其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传播的效果则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更趋向于内容简单易懂、方式高效便捷,对于旅游业而言也是一样,这种需求决定了旅游文化的传播必须要注重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方式的快捷简便性。因此,研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旅游文化传播方式的演变及其特征,对于增进旅游文化学与信息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