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一份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这份调查报告显示,65.68%的中国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7.57%的大学生不吃早餐,15.44%的大学生不懂得饮食要荤素搭配。不少大学生熬夜打网络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到凌晨一点不休息,不到上课时间不起床;考试前整天加班,考试后通宵泡网吧、包KTV等不健康行为比较普遍。当今大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行为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以及未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能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健康教育,使其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健康观,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适,以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但近年来在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诸如:对现代健康教育观念的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手段;高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形式单调、缺乏现代教育色彩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国内沙海燕等调查发现各高校大学生中,参加教学计划课程的学生仅占10%;有56%的学生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公共选修课或双休日讲座)。笔者调查了上海某高校教务处安排的健康教育选修课的情况:该校2007年本科生共计12099人,参加选课者为119人。2008年本科生12161人,选课者仍是119人。选课人数不到1%。有效的学校健康计划可同时改善国家的教育及健康水平,是一个最有成本效益的投资。国外学者通过分析认为:在学校进行高质量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健康教育每投入1美元,社会将省下13-14美元。为吸引大学生参与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并通过健康教育减少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风险因素,增进他们的健康,笔者2009年在某高校的部分院系开展了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研究目的:了解该校大学生健康问题、健康风险因素,并对学校的资源进行评估,筛选大学生优先健康教育领域。使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融健康促进于健康教育之中,优化健康教育模式。对干预组实施优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其干预效果及该模式被大学生认同情况,以期找到适合大学生的优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项目实施,促使大学生健康知识扩展、健康理念建立、健康行为养成;促进学校健康政策、组织和经验的成长。研究方法:大量查阅文献,对文献涉及的各种健康教育模式充分了解、充分比较,从理论上探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优化模式。组织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探讨大学生主要的健康问题、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期望达到的目标、实践活动和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结合《大学生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构建该项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健康教育行为方式。并随机选取该校2个专业学院参加实验,选定海洋科学学院259人作为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的优化模式、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另一组生命学院325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工作,对比分析研究。评价指标使用两组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率、基本卫生知识及格率、实验组前后健康理念对比及满意度的测评结果。主要结果:1.共发放《大学生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男女生均为247份),有效率98.8%。调查问卷共5个维度,设定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结果发现男女生最需要干预的领域是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知识不足。男生在两个维度的综合得分分别为2.944和2.956,女生为2.879和2.898。另据调查,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基本健康知识是常见病防治(85%)、常用急救方法(76%)、食品卫生与营养(67%)、人体生理(60%)、心理卫生(55%)、性生理和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50%)、常用药物(35%)。2.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情况系列健康教育活动中,干预组的参与率为61.0%,对照组7.2%,两组比较,实验组参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2936,P=0.000)。3.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围绕健康促进的内容及相关知识书面测验,用及格率比较。在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前,两组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无明显差异(X2=0.0109,P=0.917)。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后,两组基本健康知识掌握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提高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0.2361,P=0.000)。4.实验组健康理念的对比研究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后,大学生健康理念进一步提高,一些健康理念在干预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如“健康教育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促进个人成功”(X2=8.2350,P=0.004);“大学生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X2=9.5315,P=0.002);“亚健康状态存在时,自己将会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干预治疗”(X2=102.3751,P=0.000)。5.健康教育优化模式满意度测评系列健康教育活动中,随机抽取参与活动的学生160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能力培养、学有所获等方面综合测评,用统一的《满意度测评表》评分。满意度测评采取五级打分制,每项测评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次,从满意到很不满意分五个等第,依次减少25分,即满意=100分,较满意=75分,一般=50分,不满意=25分,很不满意=0分。将选择各级人数和等第相应的分值相乘加权,除以总人数,得出满意度指标,即:满意度=(100*满意人数+75*较满意人数……0*很不满意人数)/参加测评的总人数。该项健康促进优化模式满意度测评结果为84.7分。结论:优化的高校健康教育,必须重视与医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联系,建立内容完整、结构合理、体现科学性、突出应用性的健康教育优化模式。该项健康教育优化模式,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实施了针对目标人群设计、执行和评价的过程,显著地改善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诚挚希望该项健康教育优化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能对高校健康教育改革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