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及三种剂量模型组,其中,三组模型组分别给予7.4mg/kg、6mg/kg和4mg/kg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8、15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次,共3周,建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摸索最佳药物剂量。同时检测给药前1天及给药后第5、7、11、14、18、21、25、28、32、35天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本研究中,于第1、8、15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对照组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药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均显著降低,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本特征,本实验成功构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1、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变化:于第1、8、15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药后第5天,三组Nab-PTX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机械痛阈值均呈下降趋势,Nab-PTX 7.4mg/kg组、6mg/kg组和4mg/kg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三组Nab-PTX给药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均进一步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给药后第21天,三组Nab-PTX给药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值降低达最低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因Nab-PTX7.4mg/kg组死亡数量较多,故后续仅检测了Nab-PTX 6mg/kg组和4mg/kg组大鼠PWMT恢复值。随停药时间延长,给药后第28天,Nab-PTX 6mg/kg组和4mg/kg组PWMT逐渐回升(P<0.005),至第35天PWMT逐渐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剂量Nab-PTX给药组机械痛阈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诱发大鼠机械刺激痛觉超敏。2、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变化:本研究中,因Nab-PTX 7.4mg/kg组大鼠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大鼠机能下降、反应迟钝、敏感性下降,无法准确反应检测值,故仅检测了Nab-PTX 6mg/kg组和4mg/kg组热痛阈值(PWTL)。于第1、8、15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药后第5天和第7天,Nab-PTX 6mg/kg组和Nab-PTX4mg/kg组左后足PWTL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至给药后第14天和第21天,两组Nab-PTX给药组大鼠左后足PWTL值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给药后第28天,两组Nab-PTX给药组大鼠左后足PWTL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5);至给药后第35天,两组Nab-PTX给药组大鼠PWTL值逐渐恢复,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剂量Nab-PTX给药组热痛阈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诱发大鼠热辐射痛觉过敏反应。3、本实验中三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药组(7.4mg/kg、6mg/kg和4mg/kg)均引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然而高剂量Nab-PTX 7.4mg/kg组大鼠死亡率高,而中、低剂量Nab-PTX 6mg/kg组和Nab-PTX 4mg/kg组大鼠耐受性尚可。该研究中摸索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最适宜剂量为6mg/kg和4mg/kg。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诱导大鼠疼痛敏感性显著增加,大鼠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均显著降低,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本特征。本实验成功构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目的:探究脊髓胶质细胞、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根据本实验第一部分构建的大鼠模型,于第21天检测到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最低值,摸索的最适宜剂量为Nab-PTX 6mg/kg组和Nab-PTX 4mg/kg组。故本实验随机分为三组(n=10):Nab-PTX 6mg/kg组和Nab-PTX 4mg/kg组及对照组;分别于第1、8、15天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次,共3周;于第21天将大鼠处死,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给药组(4mg/kg和6mg/kg)及对照组L4-L6脊髓组织。采用ELISA检测脊髓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IL-10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lba-1和GFAP的激活情况;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磷酸化NF-κB p65的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发现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lba-1)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均明显的增殖和活化;检测脊髓TLR4及下游信号NF-κB p65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表达上调以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