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开颅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发生出血不止的现象并非罕见,其发生与手术对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密切相关。开颅手术被认为是一种预期的脑外伤,而凝血功能异常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40-7698,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广泛出血,造成严重后果,故加强开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及纤溶功能的监测十分重要。第一部分开颅手术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目的:探讨脑外伤及脑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开颅手术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外科604例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数据,分成脑外伤组及脑肿瘤组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开颅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对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4例患者中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的有134例,占22.1996,其中,脑外伤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为70.9196,脑肿瘤患者为17.3096,开颅术后脑外伤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为72.9796,脑肿瘤患者为78.7996。脑外伤及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PLT、FIB下降,APTT延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相关(OR=1.048)。结论:脑外伤及脑肿瘤患者易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而开颅手术则可进一步加重凝血异常。第二部分开颅手术对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开颅手术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集22例在院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血浆标本,分别测定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前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和FAFI结果分别为(213.77±65.48)×109/L、(10.90±0.75)s、(27.36±4.04)s、(17.93±1.32)s、(2.67±1.00)g/L.(0.51±0.58)mg/L.(73.06±11.6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升高(P<0.05),而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开颅术后第1天PLT、PT、APTT、TT、FIB、D-二聚体和FAFI分别为(175.32±73.75)×109/L、(11.78±0.86)s、(35.64±9.79)s、(18.86±2.00)s、(1.61±0.53)g/L、(3.53±4.98)mg/L、(64.38±11.75)%,开颅术后较术前PLT、FIB下降,APTT延长,D-二聚体升高,TAFI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T无显著差异(P>0.05)。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22.73%,术后第1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81.82%。结论:脑肿瘤患者术前即易出现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开颅手术则可进一步影响纤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