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胚胎着床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更涉及各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近年来关于胚胎着床调控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生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文献报道孕前切除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后大鼠不易着床或推迟着床。那么子宫中植物性神经对于着床过程的调控到底是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的呢?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本试验选择两种与胚胎着床密切相关的蛋白:Vimentin、Wnt7a。Vimentin是细胞骨架蛋白的一种,参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对胚胎着床起重要作用。Wnt7a是Wnt信号家族的重要成员,而已有文献已证明其通过Wnt信号通路的经典途径Wnt/β-catenin途径参与细胞分化增殖,调控胚胎着床过程。本试验通过观察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后大鼠子宫的形态结构变化以及Vimentin、Wnt7a蛋白表达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从而探究植物性神经对胚胎着床过程的调控方式。本试验以妊娠期wistar大鼠子宫为试验材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qRT-PCR法比较植物性神经全切、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损毁处理与假手术处理和正常妊娠大鼠在胚胎着床4d(着床前)、5d(着床期)和6d(着床后)子宫中的Vimentin和Wnt7a的分布及表达差异。结果发现:(1)损毁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后,在妊娠5d着床点数量减少,腺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变小,并且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空泡和和核固缩现象,提示损毁后可能激活了上皮细胞的凋亡途径,造成营养物质和血液的供应不良,使胚胎更不易着床。(2)正常妊娠的大鼠子宫中,Viment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在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蜕膜细胞中。Vimentin在着床点和非着床点位置的表达差异明显,非着床点位置Vimentin在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中表达,着床点位置则主要在囊胚周围的蜕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提示Vimentin可能参与蜕膜化进程和胚胎着床过程。植物性神经处理后,各处理组Vimentin表达量下降,且基质细胞中的阳性减弱,仅血管内皮细胞中少量表达。(3)正常妊娠大鼠子宫内Wnt7a主要分布于腺上皮和腔上皮,且主要集中于系膜对侧位置(囊胚粘附位置),在妊娠6d其表达量较高。同时也检测到Wnt7a的分布和表达量与距离着床点远近密切相关,着床点位置Wnt7a集中强表达于腔上皮位置和蜕膜细胞中,而非着床点位置Wnt7a主要在腔上皮、腺上皮表达。证明Wnt7a参与胚胎着床过程,且可能与囊胚与腔上皮的粘附密切相关。植物性神经损毁后Wnt7a在妊娠6d腔上皮和腺上皮的免疫阳性减少,进一步证明植物性神经可能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而影响胚胎着床过程。总之,本试验结果表明切除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导致了大鼠胚胎着床延迟和数量下降,究其细胞和分子机制可能是神经通过降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Vimentin和Wnt7a的表达,进而影响了子宫内膜血管和腺管的发育和蜕膜化进程,使得胚胎着床延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