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新编历史剧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肇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年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面貌有了巨大改观,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及演出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风气、文化思潮以及观众审美的变化而改变,在这三十年中整体面貌有了本质性的改观和发展。本文从新编历史剧理论入手,结合山西新编历史剧发展状况对新时期三十多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八十年代新编历史剧理论历经三次较大的理论发展,分别是“戏剧观大讨论”、“戏曲化”与“现代化”之争以及“历史剧争论”。戏剧观大讨论对于戏曲,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在文革对戏曲艺术表演体系破坏造成的混乱局面中重新回归其艺术表演特色及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戏曲化”与“现代化”之争使新编历史剧在八十年代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在戏曲剧本创作过程中加入现代人文思想和现代表达手段,以实现在新时期对已经逐渐提高的大众审美的迎合和对传统戏曲表达的再发展;而对历史剧创作的争论则使剧作家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翻了六十年代历史剧论争中历史真实对于艺术真实的束缚,使剧作者在新时期的创作中彻底解放思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体现出对过去政治宣传工具化艺术创作观的否定,对戏剧创作的自由化倾向,作品整体呈现出宏大叙事的精英化立场,作品偏重理性思考。
九十年代新编历史剧理论主要针对当时电视媒体的历史剧“戏说”化观点展开争论,对于其中历史元素的娱乐化演绎的现象进行讨论。经过这次讨论后,戏剧作品的娱乐功能被进一步强化,新编历史剧对于历史的大胆虚构也逐渐被认可。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整体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作品的戏剧性和娱乐性成为剧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被予以相当的重视,作品也逐渐从过去的精英化立场开始向民间化叙事转变,作品呈现出更强的审美功能。
二十一世纪初新编历史剧理论发展较快,先后经历了“戏剧观大讨论”、“重建中国戏剧”研讨会以及“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三次较大的讨论。“戏剧观大讨论”在研究戏剧危机的根源的同时也强调了剧本在戏曲演出中的重要性,而“重建中国戏剧”则给出了当前新编历史剧的发展方向,“新时期戏曲历史剧创作学术研讨会”则回顾总结了过去三十年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成绩,并重新对现代戏和古装戏进行了划分,对于过去定位模糊的作品进行了明确的定位。而这一时期的山西新编历史剧创作则在强调戏曲演出娱乐性审美功能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戏曲的教育引导,加强了戏曲演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助力,如诚信、自强、民族团结等思想的表达,在戏曲演出中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功能。
此外,论文还对新时期戏剧发展期间一系列理论论争的观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理论观点给出了个人的看法。